近期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3」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評選結果為中國是「振」,國際則是「危」。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之所以中國字「振」,正如古人說的「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而2023年的中國在世界危局中為提振經濟穩紮穩打;國際字「危」,是因為今年戰爭升級的巴以衝突為世界人民帶來的陰霾及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對海洋生態的威脅,和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進步也帶來了未來的不確定性。
大家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如果拿這兩個字跟2023年全球股市走勢去看,恐怕大家心裏就特別不是滋味。恆指截至今天(12月22日)收市16340點,快接近前幾天的一年低位,恒生科技指數直接創下一年低位,但相反的是美股道指就在昨天都還收37404點,接近一年高位。實際除了美股,這一年裏全球多個國家包括歐洲、日本、印度、甚至越南等,不是接近歷史高位就是不斷創歷史新高。相反,只有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股市一直在低點。
但如果往更深層次思考,我認為「振」與「危」此兩字別有深意,足見漢字的博大精深。
何謂「危」?以美國為代表在股市在高位的市場,正處於「高處不勝寒」,這些市場很大可能有調整的危機,哪怕現在看上去不錯,但居安思危,需要對未來未雨綢繆,擔得起「危」。何謂「振」?只有在低谷才需要振作、也才可能振,因為我們現狀是並不能令人太滿意的。所以表面看起來,振是一個正面詞,危是負面詞,但是用這兩詞來描述股市的現狀可能卻恰恰相反,真正印證了那句「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當然,從全球股市的估值來看,中國疫後復甦的進度並不是太理想,但中國股市擁有那麼大的盤子,通過國家統計局去年發表的人口數據來看,人口結構60%大部分集中在70後到90後,相比起其他已經嚴重老齡化國家,中國眼前還是具備一定的人口紅利。正常來說,現在股市盤子不至於表現的如此低迷。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把中國問題看的太悲觀,說白了就是沒有信心。所以在未來的一年,無論香港的經濟還中國的經濟都確實需要「振」,而「振」的關鍵在於信心的提振。只要信心可以提振,我相信其實還是有反轉的機會。
其次,同樣國際之「危」正因為他們已經處在很高的位置,那麼需要更多和中國的合作來應對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都有各自的問題,但當遇到荊棘想要踏平坎坷時,那就只有合作才能在披荊斬棘中開闢廣闊天地。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新華網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