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改變風氣才是刺激生育根本

2023.11.01 23:00 博客 林暉

新一份《施政報告》重點鼓勵生育,每名在港出生的合資格新生嬰兒,可獲2萬元現金獎勵,我留意到坊間輿論多數潑冷水,認為刺激力度不足,不能提升本港生育率,云云。我倒認為,將生育的所有問題都歸咎在政府一個政策上,根本是捉錯用神。換句話說,姑勿論力度如何,該政策的方向都是正確的,而要從根本上刺激生育率,需要社會各方面一起改變對生育的態度和風氣,並非單一的政府政策所能改變。

生育與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自然屬性而言,人也是動物,任何一個物種都以自身生存繁衍為根本目的。聖人云:食色性也。而古代的「色」,也就是指異性之間的交配繁殖。這是所有動物的自然屬性,因此人類才可以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所謂社會屬性,是古往今來不論何種社會制度,都應該尊重和鼓勵生育。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婦孺,遇到災難給予婦女和孩子優先的生存機會。在任何一個國家,教育都是最大的政府支出項目之一,這是政府對社會不斷繁衍進步的投入。

為什麼社會越發展、生育率越低,說到底是人類自我否定的一種表現。過去生產力落後的時代,社會上沒有那麼多享樂,人的生存有比較大的危機感,隨時要面對來自異族的威脅。在那個時代,人反而會拼命生育。因此越是窮困落後、生育率反而越高,是有其道理的。

生育絕不僅僅是付出

有部電影The Boss Baby,香港譯《波士BB》,說的是寵物例如狗仔是BB的競爭對手,人們將自己的愛轉移到狗仔身上,是造成不生育的原因之一。在生產力低下的時候,人們的享樂、感情沒有那麼多轉移的地方,反而會比較純粹。

過往的社會傾向強調生育是責任和義務,中國古代更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生那是逃避自然屬性和社會責任,是要被譴責的。但後來社會發展了,思想解放了,認為應該推翻這種生育責任說,才是一種「文明」。實際上,所謂「文明」是要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我相信當生育率降低到足夠低,人類作為一個物種面對生存危機的時候,「文明」的定義也會發生改變。

輿論在不斷批評政府2萬元不夠刺激的背後,實際上在宣揚一種極不良的風氣,那即是:生育是單純的成本,只有投入、沒有收益。這種風氣是錯誤的,也是不斷推低生育率的原因之一。生養孩子的過程,也會帶來很大的滿足感,讓人盡享天倫之樂,孩子是所有父母的無價之寶。

如果社會不斷放大生育是單純的付出這種風氣,那麼不要說2萬元,200萬也不能「買」來人們的生育。不同的人,生育的成本差天共地。如果高收入階層年收入數百萬元,那麼為了養孩子而幾年不工作,損失如何計算?還要衣食住行、請工人、請名師補習,是不是所有費用都要政府負擔?這顯然不切實際。

生育率低,是社會共孽,不單純是政府的責任。傳媒喜歡批評政府,為自己臉上貼金,實際上我認為傳媒在推低生育率方面也是罪孽深重的,只是自己作惡了而不自知,總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而已。傳媒如果真的想做好事,想刺激生育率,應該多做一些一家人樂也融融的正面宣傳,讓人們認識到:生育絕不僅僅是付出。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822921/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