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香港飽受疫情帶來的影響,今年隨着疫情的淡化各行各業正在復甦,但巴士票價卻一加再加,讓那些本就在疫情期間受影響的家庭更是增添財政壓力。當然巴士公司有巴士公司的難處,適當加價可以理解,至於加幅多少,政府有一個監管制度,而加價之後又如何提升對市民的服務?除此之外由於香港公共交通新能源化的進度遠遠落後於全球,港府對巴士公司監管也不能僅停留在票價的加幅上,更有必要推動整個香港公共交通向前邁進的步伐。
上月底5間專營巴士公司獲行會通過加價申請,加幅達3.9%至7.0%,由本月18日起實施,屆時大部分巴士路線將加價5毫至1港元。疫情3年,由於遊客及疫情間市民出行需求的減少,5家巴士公司大部分虧損,加上人工、燃油等成本上升,成為巴士公司申請加價的主要原因。各企業需要加價來彌補虧損可以理解,但公共事業加價時也應考慮基層市民的實際負擔能力。
其中新大嶼山巴士加價7%,令那些居住在新界的打工仔往返港島是一筆不少的費用,然而更早以前,巴士公司更是申請加價到兩位數的,其中城巴申請北大嶼山的日常及通宵路線加價23%,機場服務線加價50%,現在瓜熟蒂落之後新大嶼山巴士加到7%,可能還會給到部分市民「佔得便宜」的感覺。巴士公司這種做法多少有些「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嫌疑,政府應該出面監管,遏制住這種風氣,更多考慮市民的實際情況。
至於加價之後,政府首先應該監督巴士公司制定相應的目標,把這些加價賺的錢用一定的比例提升服務素質在市民身上,包括車廂內的整潔度,班次的加密等,相信服務提升上去之後,市民也會覺得加價物有所值。
其次,在全球化新能源的今天,深圳現在幾乎實現了全部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純電動化。截至目前每天有1.6萬輛純電動公交車、900餘條公交線路為市民提供「零排放」的公交服務。而根據調研機構Accuracy報告顯示,英國擁有1000輛電動巴士,波蘭目前為歐洲第二大零排放巴士車隊的運營國家,約有800輛電動巴士,德國550輛,以及法國約500輛。反觀香港的街頭是很少看到電動巴士的,說明我們新能源進度遠遠落後於世界。
此次公共交通加價潮的背景之下,政府除了督促巴士公司提升服務,更可藉此促進巴士公司發展新能源,既然加價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燃料貴,如果投資電動巴士,因為新能源的特性,那未來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就小了,於全港市民也是好事,不但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也可以給我們的城市降噪。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237260/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