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罵完國泰 香港還需要多做一步

2023.05.29 23:00 博客 吳志隆

沒有人喜歡遭受歧視,但似乎歧視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當國泰航空因為「毛毯英語風波」被千夫所指,南航在新加坡分部又發生「乘客狗事件」,有地勤人員懷疑在與非英語顧客溝通時辱罵對方是「狗」。可見歧視並不是香港的「特產」,高呼「生而平等」的歐美各國,歧視更是社會常態。

只不過,並不能因為世界存在歧視,香港的歧視問題相對外國並不算嚴重,我們就可以對歧視行為輕輕放下。香港是一個服務性的城市,要在國家層面與國際層面廣結善緣,才有最多元的發展機遇,並且完成國家給香港的定位:國際超級聯繫人。要做到「國際上的中國城市」與「中國的國際中心」,這需要營造一個多元文化共融,友善平等的環境,香港應該在「保證多元平等,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這一方面的工作上有比世界更高的標準。

但問題是,當歧視事件發生後,我們除了群情洶湧地抨擊之外,更加應該思考如何改善,才可以讓香港更具有魅力,更有競爭力?作為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國際大都會,特別是當前既需要「搶人才」又需要「搶錢財」,香港更應該認識到,所謂「多元平等」的關鍵在於「合而不同,互相尊重」:你與我不同,我們彼此尊重,既可以各自精采又可以交流體驗。

重視英文也不應忽略其他語言

比如香港社會的工作語言以英文為主,這是為了便利與國際接軌,但若因此忽略其他語言,或者將英文放在比其他語言更優勢的地位上,那將錯失其他發展機遇,無疑弊大於利。因此特區政府早在回歸之初就在教育當中訂下「兩文三語」的教育目標,這個目標是有前瞻性的,中文可以連接內地乃至世界華人華僑經濟圈,這是可見的未來最強勁的經濟增長族群。而英語是當前的世界語言,用處自不用多說。如果普遍香港社會都可以熟練掌握兩文三語,那可謂發展機遇「天下我有」。

但可惜回歸已經25年,絕大多數香港年輕一代都不能熟練使用兩文三語,或是英語半桶水,或是普通話「麻麻地」。我月中去北京工作也是乘搭國泰航空,途中發現進行航班廣播的空姐,英文同粵語都很流利,但普通話水平實在強差人意,她說得很辛苦,乘客也會聽得很辛苦,可見兩文三語的教育目標並未成功實現。

國泰風波只是一時新聞焦點,市場會鞭策它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畢竟沒有顧客願意花錢來受氣。但對於香港,如何讓八方來客都可在這個城市感到賓至如歸,才是特區政府更應該動腦筋的地方。國家對香港的定位歷來清楚,就是準確落實「一國兩制」,也就是說要對國際說好英語,對國家說好普通話,對香港要說好廣東話,所謂兩文三語,其核心精神也在於「一國兩制」,但能否準確落實,這就要看特區政府的施政能力。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daily/article/2508591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