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方案無疑是當下全香港最高熱度的話題,特別當特區政府鋪開了全港宣傳攻勢,簽名宣傳街站隨處可見,輿論空間的意見更是汗牛充棟,支持與質疑的聲音均可見,無論特區政府官員說得多有信心,到底大幅改革後的區議會能否為社區發展帶來更大助力?這顯然是大部分市民心中的問號。
社會目睹2019黑暴風波對區議會的各種破壞而激起了改革區議會制度的民意基礎:2014年間,時任區議員許智峯在的中西區區議會議中多次帶頭鬧事,2019任期開始,多次發生區議員惡意騎劫區議會,用於表達政治立場甚至惡意羞辱政府官員,甚至將區議會變成反中亂港的政治平台。更有甚者,直接將髒水潑向選民,其中劉家衡多次在Fb發表羞辱選民字句,大批市民要求解釋時,劉的助理潘書韻竟向市民潑漂白水。
如上述一般紛亂的區議會,顯然無法協助特區政府落實社區政策,更加無法準確掌握民意,這便失去了區議會最基本的角色與功用,更何況高度政治化的區議會,甚至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政治平台。這讓區議會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
新的修改方案是經過廣泛吸納各方意見的,也是明顯針對過往的區議會亂象。特首李家超向公眾介紹方案時特別聲明,新方案首要重視對國家安全的鞏固,也特別強調落實「愛國者治港」政治原則,其次才是確立行政主導,提高效率。
這次大幅度改革區議會的產生辦法,主要原因也在於要強調政治安全。眼見過往區議員產生辦法主要以一人一票的直選方式產生,這看似非常民主的形式其實只是形式上的民主,並沒有真正將盡可能多的民意帶入議會,最終選舉成為市民對時局的情緒宣洩口,導致一系列的區議會亂象,區議會也失去推動地區行政進步的最關鍵功能。
原有的直選制度雖然提供了競爭,但選舉容易受到一時社會情緒的干擾,這在全球選舉歷史上都不罕見,除了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外,2004年台灣大選當中的「兩顆子彈」也觸發社會情緒改變了選舉結果,讓台灣民眾過了四年苦日子。
任何制度都有其優點與缺點,選舉制度亦然,只有因應當地實際情況與根據時局變遷來調整,才能發揮制度的最優效能。當前的區議會需要更多理性與專業人士貢獻智慧,才能真正推動地區事務快步前進。新的區議會改革方案,在區議員產生方面,一方面保留若干地區直選席次,另一方面恢復行政長官委任,還有新增地區委員會之間的間接選舉來源,加上鄉事方面的當然席次,四種方式多元產生區議會的代議士。
這樣的規定看似缺少了民眾參與的程度,但其實較直接選舉提供更多可能性,可以更有效吸納更多專業人士,為地區服務。除去避免政治議題干擾地區行政,更關鍵的是,新制度有望吸引更多專業意見,為地區發展議題提供優質意見。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17206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