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危害健康」可說是社會共識,但畢竟在自由的社會,我們需要接受仍會有人願意選擇吸煙做為休閒放鬆的形式,儘管知道對自己身體有害。如果是這樣,假如政府強硬立法,禁絕所有吸煙行為,成就「無煙城市」,這會是一個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港嗎?
大概是出於對這個目標的追求,「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日前在媒體面前拋出了一系列禁煙建議,「成功爭取」成為焦點新聞人物。他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倡議大幅提升煙稅、擴大公眾地方的禁煙範圍等,但最引人矚目的是建議政府將2009年之後出生的人列為「無煙世代」,將立法禁止這些人終生不能合法消費煙草。
據湯修齊主席向傳媒表示,這個建議是盧寵茂醫生主動提出,據說靈感來自新西蘭的同一政策倡議,而湯主席則補充建議將實現「無煙城市」的年份定在2027年。假如有關政策倡議得以落實,2009年或以後出生的香港居民,即使年滿18歲也將永久失去合法買煙的資格。
如此激進的禁煙措施真的可以實現「無煙香港」嗎?這樣的未來,真實嗎?筆者並不樂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110項「關鍵績效指標」(KPI)當中,為「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留下了「於2025年前將吸煙率由現時的9.5%,減低至7.8%」這一道必答題?激進禁煙是否追趕KPI有關,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有答案。
筆者想要分享一句中學生英文作文常用的短語:「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政府在推行任何公共政策之前,都需要評估政策的效果與影響兩方面。激進禁煙固然可以短時間內收到明顯的禁煙效果,但畢竟煙民心中的煙癮未除,社會對吸煙行為的認知未變,上述政策不過是讓吸煙變成更昂貴、更不方便的行為,但需求仍在,吸煙的行為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只會以另一種更危險的方法存在。
筆者好奇,如果政府認為吸煙的行為是十惡不赦,那何不直接將吸煙行為刑事化,禁止香煙在本港市面銷售,這樣的打擊力度更大,效果更明顯。但為何不做?因為他們也知道此舉不符合社會普遍認知。同樣,委員會的一系列建議可謂十分極端,也過度妖魔化吸煙行為,如果政府強推,可以預見將會引發社會強力反彈,而私煙等治安問題也將隨之而興。
其實明知對自己健康有害的行為還有很多:喝酒、網絡、電競甚至戀愛都可能對身體有害。但只要不影響他人,香港現有的民主社會生活模式下,政府實不應過度干預,這是出於對個人自由的尊重。
其實針對吸煙問題,政府真正要管控的是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降低煙民對非煙民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如何教育煙民認識到吸煙對自己身體的損害,透過教育讓他們主動離棄香煙,這才能收到最好的戒煙效果。對於極少數「求死大師」,社會大概也只能尊重,但若為此推出一系列極端措施,縱有良好的出發點,也必將引發另一波嚴重的社會代價。
原圖:素材網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