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相信是二十大報告當中最多人討論的政治術語,到底應該怎樣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各種觀點紛飛,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台灣學者解讀「中國式現代化」是北京藉由軟實力開啟挑戰西方「剝削式」現代化的新戰場。楊開煌先生接受本港媒體訪問時分析,重點在於「中國式」,認為中國政府有意向西方宣告新的「中國模式」來了,也堪稱是對西方模式,特別是美國選舉模式提出挑戰。
筆者卻認為雖然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式現代化」會經常被輿論拿來與西方現代化的體制相提並論,但挑戰西方模式或者並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意,因為中華文化並沒有主動挑起戰端的傳統。國家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意義很可能在於要向世界宣告一個關鍵訊息:「發展」本身是一個各師各法的事情,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成功發展方程式。
雖然西方最近幾十年不斷宣揚他們曾經取得成功的「民主選舉」制度,並認定這就是唯一的成功發展道路,當然我們現在看著歐美的能源危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美國強行要求其他國家要歸順他的一套政治社會價值觀,而英國也因連續政黨輪替而導致國內經濟、治安逐步失控,甚至對環球金融市場也帶來衝擊,我們當然知道所謂的「民主選舉」甚至可以說是弊多於利。
但在看西方的同時,我們也要看看自己的國家,中國,我們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自身條件,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發展道路。
當然我們發展過程當中也有撞過板,受過傷,出現過貪污、污染甚至市場失序等發展副作用。但「中國式現代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有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基因,面對失敗或者困難的時候,會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後調整方法再度實踐,這也是鄧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
就是在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不斷從錯誤中學習,結合國家同人民的實際情況而創新突破,繼而不斷進步的方法。而這一種方法也是得到普遍民眾的支持,這種強大的民意支持也是外國少見的,同人民同心同德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強大政策助力。
由此可見,「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精神在「合」不在「鬥」。這種根本上的分別,說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現並不是為了與其他制度競爭,只是讓人類發展多一種選擇。中國人的成功道路就在自己腳下,這也是我們的制度自信。
原圖:星島日報、拜登facebook、素材網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278596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7266920211144&set=pb.100077835098866.-2207520000.&type=3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