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中美關係的2022該如何開始?

2021.12.29 11:00 博客 吳志隆

這是寫在2021年的最後一篇博文,也是對2022年開局的一個期望。筆者問自己最關注的一個事情是什麼,那便是「中美關係」的走向將會如何?因為我總覺得,今年很多圍繞我們身邊的風波,來源都在於中美關係的不穩定,明年的世界局勢與中國發展同樣離不開中美關係的影響,香港作為外向型的經濟體,將直接受到這種外圍環境的波及。

要理解中美關係的未來,先回顧過去,今年(2021年)的中美關係充滿鬥爭的張力,從新疆棉花到北京冬奧,無一不成為外交角力的戰場,香港事務及台灣事務更是「不能錯過」的焦點,中美兩國彷彿就不能共存在太陽底下。

有聲音以為應該讓中美(又或者西方世界與中國)之間有更多的認識與互動,這樣才可有助雙方關係在一個更良性的環境下互動。但要雙方社會互相深入理解,其實很困難。

人為「謀殺」一宗新聞?

比如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在聖誕節前(12月20日)接受美國當地記者聯合採訪,主題當然是前瞻中美關係。秦剛在訪問中表達了中方的立場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推崇和諧。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對所謂「戰狼外交」的說法作出回擊:「更準確地說,中國外交官不是戰狼,而是與狼共舞。」

中國駐美大使直接談到兩國關係,這算是中美兩國的重大新聞,但卻在中文與英文的輿論世界中受到截然不同的對待。中文媒體顯著報道、分析事件,但英文媒體除了中國官方外語頻道外,西方傳統媒體幾乎集體失聲。儘管這是一場給全美媒體的採訪會,但西方媒體對秦剛的說法沒有批評也沒有反駁,是直接屏蔽「中國聲音」,在西方的媒體上,彷彿秦剛就沒有發言過。

我們可以理解中美對事件會有不一樣的立場,也當然不能期望對方如自己理解自己一般,但實際情況顯然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有一種人為的力量直接「謀殺」一宗有關中美關係的新聞,切斷美國社會對中國的了解。這種拒絕美國普羅百姓直接了解中國的力量,其實才是中美兩國關係中最不穩定的因素,因為當西方百姓無法了解真實的中國,對中國的情緒便容易被少數政客所操控,人為製造民意來支持他們中國政策。

美國不乏偽「中國通」

已擔任駐美大使5個月的秦剛被問及駐美感想時表示,「在這裡,中國因素無處不在,每個人都在談論中國。其實許多人並不懂中國,不懂中文,也不瞭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人民,不過都表現得像中國問題專家,比我還懂中國。」

由此可見,在美國社會當中不乏偽「中國通」,儘管他們不懂中文也不瞭解中國的文化與社會,但政客提供的片面觀點,網上的虛假消息,讓他們覺得「營養很豐富」。這對未來的中美關係無疑是個危險的信號,如何嚴肅檢視並突破這個信號,這只能由中國方面來採取主動,但具體該用怎樣的方法,還值得再細細思量。

原圖:envato elements、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