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這是匍匐地上的百姓

2020.10.19 08:30 博客 屈穎妍

A在大灣區工作,做到高管了,平時每個周末都回港小住兩晚,雖然辛苦頻撲,但A一直堅持,因為爸爸有腦退化,一來A放心不下,二來離開太久父親會把A忘掉,忘掉,就永遠記不起,於是A多年來沒間斷兩地跑,保住份工,也留住親情。

然而,一場瘟疫,把計劃打碎,家庭與工作,A選擇了前者,停薪留職回來陪爸爸。誰知這一停,竟然大半年,工作不等人,大灣區處處都開工了,再不回去,連工作都會丟掉,A唯有忍痛回到崗位,把父親交託外傭照顧。離開時,腦退化的爸爸說:「你是不是不要我了?」

回到大灣區,每天跟爸爸視像也好、通電話也好,他都重複:「你不要我了……」腦退化的人,解釋不了,他們不會聽得明,即使聽明了,三分鐘後又忘記,眼前的他只記得:孩子不要我。

A那種痛不是GDP數字看得出來,又跟失業率無關,但卻是疫情下,香港與內地和澳門通不了關的受害人。

∗∗∗∗∗∗

B的母親一直住在護老院,B每逢周末或者放大假就會去看望。從前可以把媽媽帶到附近的酒樓飲茶,陪她到公園逛逛,因為疫情,全香港護老院都謝絕探訪,B開始跟媽媽失聯。

老人家不懂用智能電話,其實行動不便、意識模糊的她,連用一個普通按鍵手機都有難度。護老院因多次有新冠病例爆發,從此不讓探訪,也不鼓勵交託物件。老人家本來對身邊的人和事已糊裏糊塗,今次大半年沒見面,她的記憶也漸漸消失。

那天,媽媽要到醫院覆診,B特別借送她去覆診的機會見見多月失聯的媽媽,母親劈頭第一句就問:你是誰?

B的傷痛,沒法彌補,他沒丟掉工作,但卻失掉家人。

∗∗∗∗∗∗

日前,政府公布已跟新加坡就設立「旅遊氣泡」達成原則性協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之後會再跟另外10個地方落實「旅遊氣泡」,包括:德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澳洲及新西蘭。

我很奇怪,內地疫情一直維持在「清零」水平,兩地的交往又豈止旅遊?還有經濟活動、家庭團聚……你認為香港人有親戚朋友生意夥伴在內地多還是新加坡多?為什麼我們花時間研究怎樣跟新加坡打開關口互通,而不去研究跟內地如何重新融合?

那11個政府建議的「旅遊氣泡」國甚至包括每日有逾二萬人確診的法國,我們要向這種疫情的國家打開門,卻把零確診的內地及澳門的大門緊閉,這到底是什麼抗疫準則?

當高官興高采烈拿幾個氣泡來交差,我卻看到,原來將死的不單是香港經濟,還有人倫關係,上面兩個受害人就是鐵證,那是數字民調都反映不出來的傷害,但卻是匍匐地上的百姓每日面對的生活難題。

原載: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0/1018/509613.html

原圖:港台圖片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0010-20191229.htm?spTabChangeable=0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黃就是蝗
10月19日頭條日報專欄,有條黃屍「學者」屌邱騰華,話香港人去呆彎數字比去新加坡多,呆彎抗疫成績又比新加坡好,點解第一個氣泡係新加坡而不是呆彎不特止,而且後續名單更沒有呆彎。所以一定係香港政府出於政治原因,喎。[] 但剛啱先幾日,星島才報導:呆彎正打算同多國建立旅遊氣泡,不過名單沒有香港。[] 作為「學者」作為專欄作家,消息閉塞不全面(或者是明知而故意忽略?)就發表公開評論,不先多方求證收料,不能多角度考慮問題,到最後,還不是出醜於人前?暴露自己的低妝!
20201019
Cheung Wing Shing
港英餘孽治港,中港恢複通關無期呀
4分鐘前
黃就是蝗
「旅遊氣泡」不是單方面想就可以成事的。你揀人,人揀你。沒得強買強賣。不要香港政府做出甚麼來都要去找碴。這樣的祗批評、不鼓勵,最後對自己有益嗎?屈小姐的教女經驗呢?[]「港星氣泡」建成後,可以深化、廣化,然後引為例子,建立起更多的氣泡。就像香港而特區護照,也不是一推出就有今日這麼多「免簽証」吧?[]而且,建立氣泡的必要條件是甚麼?那是香港政府可以強力硬製的嗎?如果香港政府採取邁向清零的強硬措施,屈小姐又如何說法?[]屈小姐作為公知,不是政客,不需要為選票而附和市民,那麼,是否可以「文以載道」一下?說明一下客觀事實道理,促進一下官民互相理解,共商、共建?[]罵,球隊就可以贏波?那還要教練來做甚麼?
4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