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屬於外向型經濟體,並非能夠自給自足,因此從經濟角度看,對外開放、引進旅客消費才可以拯救經濟,現在最重要的是與內地通關,起碼粵港澳大灣區要通。大家應該放心,內地各大城市基本上控制了疫情,絕大部分地區幾乎清零,很多民眾連口罩也不戴了。
疫情在內地清零簡直是一個奇迹,部分港人將信將疑,但事實勝於雄辯,正如澳門,7月份開始與內地通關,至今沒有發現過一宗確診個案。是應該放下傲慢與偏見,學習别人的經驗了,內地政府的嚴格監控和問責機制,使地方官員不敢怠慢,這一點做得比香港好。如今,如何能說服廣東省政府開放人流,讓大灣區居民放心進入香港,十分考驗港府的智慧和游説能力。
香港近來出現的疫情,源頭主要是從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以及歐美等國家傳入,針對此等事實,必須對從這些高危地區進入的人(包括持有香港身分證者),一律強制性安排入住指定檢疫中心隔離14天,直到身體檢測結果滿意方可離開。相對於內地旅客,就應該持寬鬆態度,學習澳門通關經驗,只要能出示健康碼,入境便不用隔離,內地疫情基本上清零,以優惠吸引內地旅客來港,人家還未必肯來。
樓市與經濟息息相關,讓內地旅客入境,不光可激活香港旅遊酒店零售等行業,也可增加樓市交投,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單位,此等單位向來有內地捧場客,近來幾乎是零,就如保險業一樣,封關使內地客的保單少了近9成。因此,當局務必與粵省政府加強溝通,盡快推出適當措施,假如通關仍遙遙無期,香港經濟和樓市勢難以復甦。
世界政經局勢不穩,中港兩地處於多事之秋,雖然大量資金流入香港,但明顯為股市集資活動而來,地產投資只作壁上觀,看來金融市場持續蓬勃,樓市只能望梅止渴。朋友問我今年投資取向,剛剛重溫一齣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墨攻》,墨家思想以兼愛、非攻、天志、明鬼、節用等等行事,引用在現今複雜的環境下,選擇「人取我棄,以守為攻;逢大必避,遇小可追。」意即今年必須謹慎行事,鞏固實力,凡是大價樓,如豪宅、舖王、甲廈均須避之則吉;細價物業方面,如遇到低於市價的超筍貨,可低吸作為長綫投資。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