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十年」取香港最佳電影代表什麼? 因自我恐懼推動了絕望及仇恨 電影圈為政治偏見放棄了專業

2016.04.05 07:50 時事 周融

「十年」取得最佳電影代表了什麼?

它代表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電影界一些人意氣化,情緒化,放棄了專業判斷,為了政治偏見,把一部技術未必合格的微電影捧成最佳電影,原因只因想給大陸一隻中指。

只想給大陸一隻中指

放棄了專業,對香港電影業可能帶來很大的衝擊。這可以是個分水嶺,香港電影圈從此一分為二,不論資金丶技術丶製片丶導演及演員,只有一部分「有料」的可以涉足大陸這個將會是世界最大的市場。而所謂本地及本地化的政治先行電影人就只得香港。不過,香港商業上要不要他們,還是後話。

理論上,香港本地電影人大可打入荷里活及美國,但不專業、半業餘水平的工作者有何機會?

能推動民眾行動嗎?

「十年」這部電影代表什麼?它代表一些有涉足社運電影人的申訴。他們把自己對未來的恐懼,虛構成想像的控訴,來推動仇恨或絕望。也許,一如其中一個導演所講,悲哀的是在天橋底看「十年」的人竟然比參加反高鐵示威的人多十倍。也許真正的問題是:「十年」能推動民眾參加行動嗎?

「十年」是個小型的商業奇蹟,五十萬元投資帶來六七百萬票房,代表投資者可賺取二三百萬利潤。至於下次是否奇蹟?有可能是五六百萬投資換回五十萬票房的慘劇了。

條氣唔順 出賣專業

金像獎主席爾冬陞說「十年」取得最佳電影是情緒化反應,再下來最多他「辭職」回去拍戲。要是如此,又何必擺出一副「大陸,你吹咩?」的咀臉?

也許香港一些電影人是政治上「條氣唔順」,所以出賣了專業。老實說,這部戲除了販賣政治行動、恐懼、絕望及暗推港獨,其實是部很普通的微電影。

大家也許會大聲疾呼:電影是藝術創作,我講什麼,關大陸乜事!不過各地有各例,你又試試拍套「青年希特拉的煩惱」或「拉登童年」,又看看西方國家及電影圈有何反應?

港人無奈地捲入旋渦

當港獨愈來愈公開化,而一些人又覺得挑戰是個遊戲,大部分香港人將會無奈地被捲入旋渦。

世上沒有什麼可怕,唯有恐懼(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過去十八年,香港人沒有什麼值得需要恐懼共產黨,未來十年也可能沒有。八十九十年代的一羣恐懼者帶起了移民潮,最終他們大多數是受害者。

還看大家上不上當

今天一羣黃色政棍仇中者和電影人無聊自發的恐懼,把仇恨及絕望引進了香港,結果如何,還看大家上不上當了。

拿了個最佳電影,這一羣「十年」電影人是否從此風生水起,世界聞名,成為圈中呼風喚雨的重量級人物?

你話哩?

原圖:無綫視頻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