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的飯敍閒談中,有一間大學,已沒了名字,提起它的新聞,許多人都是這樣稱呼的:「那間叫什麼?那間……那間粗口大學……」 我想,最傷心的,除了是畢業於此的校友,還有一手在嶺南大學推動「博雅教育」的人──前校長陳坤耀先生。 我不是嶺南人,沒有特別研究什麼是博雅教育,但可以肯定的是,博雅一定不是講粗口。 有一位正在英國進修的嶺大畢業生越洋給我來信,她說,十分懷念陳坤耀校長的博雅年代。那時候,校長每個星期都抽空跟學生吃早餐,問他們的生活點滴、學業狀況。只要到學生辦事處報名,每次12個名額,一星期一次,那時大學約有2,000人,所以只要你肯來,個個同學都會有機會跟校長吃早餐、說說話。另外屬會亦可私自組「團」邀約,校長一定會見學生,那時候溝通真多,而且教誨都是入心的,因為博雅教育的重點,是人文精神。 「我記得陳校長說過:學問要博,做人要雅。如果你是陳校長,看到今天的嶺南,會有多心痛!」這位畢業生,以當年的嶺南為榮,以今日的沉淪為恥。 感羞恥的不僅是嶺大畢業生,老實說今日哪所大學沒粗言?如果,你家住沙田、九龍城、九龍塘、紅磡、北角、博扶林、西貢、屯門,每天出入、搭車食飯,總會碰到操著粗言的大學生,他們或在閒談、或在說笑、或在論事,他們不會掩飾,他們認為這是真我。 臉書的言論更恐怖,如果你認識幾個大學生,看看他們的留言,你會以為自己走進了砵蘭街。 我重翻舊典,想起《禮記》這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末了,是說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要修身,首先收掉口中髒言。我不是一個反粗口的潔癖,我明白年青人喜歡在說話中加點粗言以顯語言成熟的幼稚想法,我唸大學的年代一樣有人說粗話。然而,我們那年代的人懂自控、有自知,知道場合、知道分寸。我驚訝的,是今天的大學生完全不識好歹、不能自制、不懂自重。嘴巴,說著一樣的粗言,腦袋,卻退化成幼稚園想點就點的思維。 今天下固然未治,有人還在嘲笑特首連家都未齊,可是,我們的棟樑修了身嗎?能修身嗎?如果,天下棟樑都只是一條條爛口的朽木,這城,能不塌?能不倒? 原載於堅料網: http://kinliu.hk/review/expert/1442911371/6871-158eaec2be2c0a50f6a28b6f116dd84b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eH5IADRzo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