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高位下調至今,足金最多下跌接近五成,但對部分投資者而言,今天蹤使每安士金價已跌至1160美元水平,投資額仍然甚高,以一安士澳洲鴻運金幣為例,每個接近9500港元。所以,有「窮人黃金」之稱的白銀成為不少人另類選擇。
香港投資實體白銀的潮流大約始於8年前,今天雖然還成未大氣候,但相對於筆者投資白銀時,已經今時不同往日。當年購買白銀甚艱辛,銀行有價無貨,還記得每安士銀價只有8美元多時(比現價還要低一半),到中國銀行入貨,全行只有5個銀幣「咁大把」。有些網友從加拿大網購入貨,過海關時遇抽檢,不少銀幣被刮花,一肚子氣。今天幸福得多,已登陸香港外國貴金屬已有五六家,實銀款式五花八門,比投資金幣要精彩得多,連本地老字號金號「利昌」也有推出自鑄白銀,買賣很方便。
銀價5年跌七成
配套完備,但欠了東風,銀價從2011年高位每安士48美元大跌接近70%,至今不足16美元,教不少銀甲蟲心灰意冷,連一度熱鬧的社交網絡群組「白銀戰隊」亦沉寂下來。不過,當這種沉寂持續了一段時間後,反而令筆者開始樂觀,新牛市往往在這種死寂的氣氛中悄悄誕生。事實上,歷史趨勢亦正在發出通知,白銀的投資機會可能已經開啟,其中一項數據是金銀比率。
甚麼是金銀比率呢?那就是每安士足金可以買得多少安士白銀。舉例,若金價是每安士1200美元,而銀價是15美元,那1安士足金可購得80安士白銀,金銀比率就是80了。金銀的兌換歷史比現今世上任何一種法幣都要長久,因為人類很早就以金銀作為貨幣,美國取消白銀貨幣地位亦不過半世紀。
金銀比率可以追塑至十三世紀,甚至更早,1717年英國推動金本位,同時規定1個基尼金幣與21個先令銀幣等值,以當時金幣與銀幣的成色計算,金銀比率大約15.21。但這只是透過政府權力將比率固定,歷史上,金銀比率波動甚大,1920年只有20,但二十年後的1940年,比率卻升上100。
預測銀價走勢有依據
1980年1月21日當金價升上850美元時,銀價升至每安士50美元,比率大約是17。不過在巨大長遠的波動市中,我們仍然可以整理出一點脈絡。從過去100年的金銀比率趨勢看,金銀比率平均值約45左右,60以上可視為遍高,很大機會是銀價偏低或跌得太殘,令每安足金可以買得過多白銀。相反,若比率接近20的話,可能就是銀價過高了,既然這種比率上落能反映長期走勢,那麼我們亦可以此作為預測未來銀價的根據。
圖:環球收藏網
http://news.96hq.com/a/20120927/207695.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