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放眼世界 推論2019香港經濟危機四伏

2018.12.31 14:06 時事 林放之

本文純屬個人推測,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上文提及國際趨勢,美國正從心臟大陸收縮,撤至海權,或將與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出現衝突。美國把資金從全球收回美國;歐洲經濟變差;中美兩國關係變差。(請按此重溫

股價和樓價或續跌

從短期看,受國際氛圍影響,香港的金融和地產也不樂觀。2017年年底美國特朗普的減稅方案,引美國資金回流重建美國製造業。美國企業享應減稅,全球資金紛紛回流。香港銀行結餘資金,已從2018年初超過1,700億港元,腰斬低至700億元。隨著市場資金離港,香港股價和樓價自10月開始掉頭向下。與此同時,美國正逐步加息,香港卻維持低利率,對國際投資者來說,香港市場正缺乏吸引力。筆者擔心2019年海外資金將持續離開香港,股價和樓價將繼續下跌。 但未來香港經濟的真正挑戰,是香港貿易環境變得更嚴峻。

港貿易地位受衝擊

香港超過20%GDP來自貿易,是香港最大的產業。香港貿易的成功,才促進後來的物流、金融、房地產、服務等行業持續發展。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美國和歐盟(2017年數據)。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雖然中國出口至美國產品依然節節上升,但長遠難免影響貿易。與此同時,歐盟經濟正有衰落之勢。法國黃馬褂革命正蔓延。英國3月脫歐,未能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大增。西方經濟環境變差,將不利國際貿易,最受傷的或許是作為貿易中間人的香港。 與2008年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不同,上次金融海嘯直捲歐美後,歐美國家還要繼續購買中國製造的日用生活品。「西方市場,東亞生產」海路貿易模式依然不變。香港貿易商可以繼續以此貿易模式賺錢。2008年經濟衰退很快又恢復生機。 但世界貿易發展正處於百年一遇的變局:從過往的「西方市場,東亞生產」,轉換為「東西市場,亞非生產」。(請按此重溫)香港作為貿易港的地位將受衝擊。

香港未來:一帶一路

近年中國的貿易環境越來越好,中國多個城市的海港,如深圳鹽田港,早已超越香港,香港物流業正走向衰落。再加上電子貿易興起,部分商家開始選擇直接與廠家貿易,香港中間人的重要性下降。 中國「一帶一路」國策也影響傳統的「西方市場,東亞生產」的海路貿易模式。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蓬勃,工資攀升,工廠紛紛遷往工資較低的中國內陸地區如四川、湖南、河南、陝西、新疆等。歐亞鐵路將內陸城市連接起來,內陸城市可更快更直接通過陸路運貨。中國義烏到歐洲鹿特丹,海運需要35日,陸運只需17日。陸運發展蓬勃,不必再經海路。香港作為海運貿易城市,勢必受到影響。 即使在海路,一帶一路也對香港有重大影響。十年前部分中國工廠遷至東南亞。這幾年來亞洲和非洲的基建大幅提升,不排除工廠會遷至其他亞洲和非洲國家。百年來,香港一直與東南亞作貿易,對東南亞市場還比較熟識。但隨著東南亞也發展起來,工廠將陸續遷至南亞、中東和非洲,香港的優勢將慢慢消失,長遠影響香港貿易發展。 雖然2019年香港經濟或出現危機,但長遠若香港人能夠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轉換貿易中間人角色,從過往以歐美作主要市場,改為協助亞非國家進入中國市場,或尋找亞非新市場,香港經濟或許能化險為夷。 原圖:大公報 http://finance.takungpao.com/dujia/2017-06/3459286.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