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港珠澳大橋給香港的新機遇

2018.10.26 18:51 時事 林伯強

港珠澳大橋在上週24日正式通車,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兩位國務院副總理蒞臨,三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粵港澳三地一把手悉數到會。從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從設計到正式通車,前後歷時14年。這一被外媒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世紀工程,自此投入營運。粵港澳三地時空再折叠,翻開互聯互通新篇章。

大橋備受舉世關注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全長55公里。港珠澳大橋生來便舉世關注,一系列「世界之最」,更讓大橋金光閃閃,堪稱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集合橋、島、隧道於一體,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打破世界同類型橋樑的「百年慣例」。它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全長5664米,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管對接而成,預留30萬噸級航道。沉管隧道最大埋深40多米,是世界第一次嘗試沉管深埋,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做到了沉管隧道「滴水不漏」。它也是世界上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大橋珠海連接線的核心控制性工作拱北隧道,採用雙層公路隧道設計,是國內首創、全球罕見的「曲線管幕」與「凍結法」施工,全長僅255米,綜合造價超過4億人民幣,相當於每米近160萬元人民幣。 港珠澳大橋創下多個奇迹,顯示中國工程技術已趕上世界水平,當中長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更打破世界紀錄。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區達光教授指出:「這幾十年來,的確見證到內地工程界的躍進。他們做得很好,尤其是這一類的重點項目。他們投放好多資源。我想他們的監控也都很好,其實應該是世界水平,甚至超越世界。」另外,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表示:「以前香港有人對內地工程印象差,但是這次大橋工程證明內地技術不一定次於香港。例如,內地採用的鋼圓筒方案令填海過程更穩定。

多數技術自主創新

早在2014年,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設計負責人孟凡超表示:「這是世界公認修建技術難度最大的大橋之一。在技術積累、人才培養方面,這座橋能提供給中國的將是巨大的綜合效應,使中國邁入橋樑和交通建設世界強國之列。更關鍵的是,大多數技術都自主創新,橋島隧道工程取得近200項技術專利。大橋不僅包含技術,更有艱辛。不僅有成就,更有骨氣。澳珠澳大橋完成後,還會有更大的工程在等待我們,例如台灣海峽大橋、瓊州海峽大橋和渤海灣通道。」 回顧歷史,1983年,香港合和實業創辦人及現任董事局主席胡應湘率先提出興建內伶仃洋大橋的設想,這是港珠澳大橋的前身。1987年,珠海巿委、巿政府也提出了「打通對外開放通道,建設一座連接珠海與香港的伶仃洋大橋。」其後歷經幾年,此項目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立項,珠海巿專門設立建橋指揮部,甚至完成了四分之一伶仃洋大橋連接橋的修建。但是,在三地間興建跨海大橋,自然需要三地協作共建。然而,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對此事態度極為冷淡。當時港英殖民地總督彭定康甚至以「時機並不成熟」為由,拒絕了珠海政府溝通建橋的請求,以致大橋建設擱置。香港回歸後,胡應湘在2002年再次提出了興建港珠澳大橋的計劃。這次、港府與國務院都支持。2004年3月,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大橋前期工作全面啟動。2018年10月,大橋最於建成並通車,胡應湘在開通儀式上表示:「今天圓了我的心願,更是圓了大灣區居的心願。」

革命性改變物流業

近年來,隨着三地經貿往來持續擴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增加,現有粵港兩地海陸口岸交通負荷越來越重。由於粵港兩地分處不同的關稅區和司法管轄區,出入境手續繁多,限制了交通容量。在大橋興建之前,一直沒有陸路通道,只能走海路或空中通道。這對兩地經貿往來的限制性影響很大。大橋開通的影響,是現實的也是長遠的,最顯著的是交通變得便利。大橋開通之後,車輛取道大橋可縮減往來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行車時間,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三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減少陸路客運和貨運的成本和時間。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出:「以前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的時間大約是4小時,現在取道大橋只需45分鐘。以前往來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約為3.5小時,現在取道大橋只需75分鐘,這一點對貨運極其重要。以前,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交通主要靠水路,並無直接陸路通道連接。在大橋通車前,物流公司需用駁船把貨物由香港運到珠海洪灣港,一般需要1至2天的時間。如果走陸路,兩地距離超過200公里。現在,大橋一通,兩地陸路距離縮短至40公里,對物流業的改變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徹底改變生活模式

另外,修建大橋也是長遠戰略布局。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表示:「香港原本依靠內地轉口貿易以及支撐轉口貿易的金融環境,但現在這個優勢在逐步縮減,極需向外拓展經濟空間。對內地來說,深圳、東莞正處於產業升級階段,而且環境容量已趨於飽和。然而,港珠澳大橋一通,可以向西拓展和輻射,使珠海成為橋頭堡。輻射範圍延伸到背後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不僅給港人創造一次再發展的機會,同時也帶動了粵西落後地區的發展,這是國家戰略布局的深層次考慮。大橋通車後,三地交通和聯繫更趨便利,有利擴大消費巿場,促進大灣區的旅遊業和人力流動,帶動消費及服務行業。大灣區人力、貨物、投資流動將更暢順,為金融服務、創新及專業服務等領域發掘新機遇。」港珠澳大橋的重大意義,在於徹底改變大灣區、珠三角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及交通現狀等,促使人們升級至全新的生活模式。大橋在大灣區將發揮重要作用,間接產生的GDP量可達幾萬億至幾十萬億元人民幣。 2018年10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東大嶼填海計劃」,要在大嶼山和香港島中間海域建立一個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期望2032年分階段完成填海,預料可供70至110萬人居住,創造34萬個就業職位。林鄭月娥提出此計劃是與香港房價高企、巿民置業困難有關,但她選擇在大嶼山和香港島之間水域填海造地,跟大橋開通有很大的關係。從地圖上看,大灣區的道路網絡已逐步完善。2019年初,大灣區東部的粵港新陸路口岸「蓮塘-香園圍」將會建成。其次於本年9月,大灣區中部的廣深港高鐵已全線通車並接入內地高鐵網絡。再者於本年10月,大灣區西部的港珠澳大橋通車。自此以後,粵港澳三地緊密相連,既是血脈相通也是地理相接,既是經濟的也是社會的。

飛躍到世界舞台上

2017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港珠澳大橋就是十九大精神的最新體現。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港澳對國家改革開放的貢獻良多,因此祖國一直重視港澳。現在,港澳在新征程上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大灣區的一部分,和內地同坐一班車,向同一個方向進發。香港只要堅持初心,前路便一片光明,讓經濟踏上大灣區的跳板,飛躍到世界舞台之上。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