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視(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在上月27日撤回免費電視牌照申請,通訊局在翌日即上月28日就植入式廣告作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本月網絡視訊平台毛記葵涌上市,更掀起炒風股價由招股價的1.2元飈升到11.76元。三件看似毫無關連的事卻反映出一個事實:電子傳媒生態已經改弦易轍。
網購有錢賺 王維基棄電視
王維基撤消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是必然結果,政府贏了半招,反對派再沒有藉口上街指政府打壓了。王維基由2014年開始全力發展網購,曾表示利用網上購物平台賺錢來支持節目製作,事實正正相反,搞電視目的是為網上購物服務,當網上購物有錢賺時,又何需要再搞電視呢?
另方面,無綫電視在2015年12月直播台慶節目藝人吃炸雞,相隔四個月2016年4月在直播節目為自己子公司OTT宣傳收費服務,分別被罰款15及20萬元,為此無綫提出司法覆核,因此引發通訊局展開免費電視植入式廣告的諮詢。
電視廣告收益 前景難預料
另外兩間免費電視台奇妙電視和Viu TV 反應不冷不熱表示歡迎。因為植入式廣告與收視直接掛鈎,首先得益自然是收視高的電視台,不過會否令到電視廣告收益大增仍未可知。
根據「電視及聲音廣播規管制度檢討諮詢文件」顯示不同媒體的廣告收入,由2013年至2017年第三季,電視廣告收益巿場佔有率一直是31%至32%,數字反映出電視廣告市場佔有率的「餅」一直是30%左右。而數碼媒體的廣告收益由2013年的8%,到2017年第三季激增至17%;數碼媒體2016年全年的廣告收益是52億,但2017年到第三季已經是51億,所謂數碼媒體是指互動、桌面電腦和流動電話、平板等。電視2017年至第三季只是97億,明顯互聯網和電訊網絡火箭式的發展已顛覆觀眾收看電視的習慣。
廣播條例落後 早應該修改
再看看已上市的毛記葵涌,其收益由2016的5480萬元,至2017年度增至9500多萬元,一間只有63名員工(2016年)的網絡媒體有近一億元的收益。相反有超過2500名員工的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去年只有2.4億元盈利,自然要搶市場。由於廣告時段有限制,要開拓廣告時段,植入式廣告是最佳選擇。本港的廣播條例已經落後半世,但在OTT世代,植入式廣告能否為電視打出一片天,就要拭目以待了!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8/0112/3533295.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