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579億物業印花稅的啓示

2018.03.10 14:00 時事 蔡志忠

2017/18年度政府賣地收入1,636億,比預期高62%,印花稅收入927億,增幅達75%,其中物業印花稅高達579億。

相信不是很多人會留意物業印花稅大幅增加的含義,一個全年成交量只有大約8萬多宗的市場,能有近560億港元的印花稅收入,簡直讓庫房喜出望外。眾所周知,港府給外界的印象是實施低稅率及簡單稅制政策,以吸引外來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為保障有穏定收入,當局也奉行高地價政策,藉賣地收入維持正常營運支出。

其實,香港並非完全推行低稅政策,薪俸稅及利得稅的確比其他國家和地區低,但物業印花稅卻比外國高很多。除了工商舖物業印花稅為樓價8.5%外,投資者或外地客購買住宅物業的印花稅高達15%至30%,而短期轉手的物業額外印花稅也達10%至20%。如此高的徵稅率,難怪去年物業印花稅的收入是天文數字。

高印花稅致高樓價

有人形容財政盈餘是結構性的,我認為香港的高樓價也是結構性,高地價的後遺症是高樓價,同樣的高印花稅也形成高樓價。在近期住宅物業成交個䅁中,尤以一手樓為甚,大家會看到一些投資者大手購買的報道,通常他們一口氣買進3、5、7個單位,選擇以公司名義購買,需付樓價15%印花稅。也有不少內地買家高價購入豪宅新盤,當中涉及樓價30%的印花稅,是買家支付也好,發展商代繳也好,羊毛都是出自羊身上。

如此高昂的買樓成本,再加上三年內轉賣的10%至20%的額外印花稅,使這些買家將來不會輕言放售,就算要再轉售,基於成本關係,樓價加幅最少幾成以上,這就是樓價升得快的重大原因之一。一般人只是高興看到稅收的增加,希望政府多多派糖,不會留意這些收入來源,其實源於不義之財。

物業市場出現扭曲

縱然港府不會採納筆者的意見,筆者還是要提出建議,微調或減少物業印花稅已到了適當的時機。大家不要有錯覺,降低印花稅稅率不一定讓庫房稅收減少,成交量的增加足以彌補其他損失。

猶記得20年前,香港物業每年的成交量已達15萬至20萬宗,如今人口不斷增加,港人財富不斷累積,物業的成交量卻只有8萬宗左右,物業市場明顯出現扭曲情況。讓市場回復正常,樓價反而不會大上大落,市民才可以安居樂業。

原圖︰HKG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