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節過後,又到了頭痛時候,就是如何處置不合用的聖誕禮物。
說這種話,雖真有點折墮,但聖誕變了消費節日多於宗教慶典,已是不爭事實,無論你去不去聖誕派對,一個假期下來,家中多了幾件「無謂野」幾乎是肯定的結局。
女兒學校的聖誕聯歡例必要交換禮物,我家最多的就是杯,前年她拿了一個未開封連包裝的杯回去,結果,抽回來另一個杯。她把那杯好好保存,留至上年聖誕再拿去交換,不幸地,再換回另一個杯。於是女兒相信,那是報應,今次真金白銀去買禮物,兩包小林退熱貼,換回一包衛生巾,孩子的選禮物創意,竟是如此類同,雖然不浪漫,但至少有用。
因為香港人一般家中都有泛濫的消費品,於是今年出現了個新名詞,叫「交換廢物」,這裡的「廢物」,當然不是指垃圾,而是於己無用之物。
今時今日,大家總會在不同場合收過一些不合用或者不合意的禮物或紀念品,新簇簇不可能丟棄,轉贈別人又不知誰喜歡,拿出來找另一宿主,不失是一條好出路。
這「交換廢物」遊戲有個規定,就是盡量換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令廢物成了有用之物。譬如說,A換了B的禮物,如果覺得廢,可拿出來跟想要的人交換。有朋友拿來未開封模型,給派對男生一眼釘中,愛不釋手。有人拿出一整套名牌護膚品,因為該女子有濕疹,要用指定品牌,好東西最好拿來玩交換廢物了。
有素食者拿了別人送的臘腸來交換,被媽咪級朋友抽到,說新年用來蒸蘿蔔糕。有朋友拿來一盞漂亮馬賽克枱燈,他說「這燈得個樣,不夠光的」,抽到的女孩說:「我正要找點東西裝飾書桌,亮不亮沒關係。」
我家有個別人送的卡通手版公仔,知道那玩意很昂貴,逾千元,但全家上下實在沒人喜歡那卡通,於是,戰戰兢兢拿出來做「廢物」交換。誰知,抽中者歡天喜地,其他人都流口水想要,己所不欲,原來可施於人,廢物變寶物,這遊戲實在太環保,值得推廣。
原載:港人講地
https://www.speakout.hk/港人博評/29752/己所不欲-可施於人#selected
原圖:網絡圖片,林卓廷、毛孟靜、朱凱廸、陳志全Facebook
http://aprilstaygenuine.blogspot.hk/2016/08/817-36841-httptwtexts.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