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趙雲單騎救主殺出重圍的故事家喻戶曉;神話故事中,杜鵑啼血染紅花朵的傳說也有不少人聽過。但大家有否想過在現實世界的香港,也有那麼一位單槍匹馬反港獨的古稀老將,為正義發聲講到吐血?
72歲唐發祥 四位判囚者中最老
說的是現年72歲的唐發祥,被同儕封為「典型愛國人士」,因為隻身去機場聲討「漢奸走狗羅冠聰」而獲刑三個月,是四位被判監長者中最年長的一位。
能夠「啼血」,自然火爆,也特立獨行。回想自己參與社會活動的漫長道路,早於2003年23條立法時已出來支持葉劉淑儀,因為覺得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人必須做的事情。現在回想,依然如此,一向火爆的祥伯忽然換上語重心長的口吻說:「如果當年立了23條,港獨就不會這麼嚴重了。」
真正「啼血」的故事發生在前特首曾蔭權任內。「我在報紙上看到他說要就政改與泛民一起『玩鋪勁嘅』,立即覺得不妥。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做特首的怎可以抱這種『搞對抗』、不尊重中央的態度呢?於是我便走去禮賓府門口,想提醒他,曾蔭權不接見我,我便對守禮賓府的警察說,要求他轉達,一直講,不斷講,講到後來舌頭都損了、流血了,不小心把血噴到警官的白衫上。因為我要做一個好市民,提醒特首不應該做不正確、對香港不利的事。」
他們為什麼要破壞國家破壞香港?
之所以如此激動地捍衛家國,因為他與無數香港人一樣經歷過艱苦歲月。回想1962年從上海來港,家裏一窮二白,當年17歲的祥伯在七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因為高中畢業的學歷在香港不獲承認,為了搵食什麼工作都做:「做過包裝工、染廠工人、打金學徒、做過十幾個行業,節衣縮食,捱幾多辛苦才捱到今時今日。同時也看着中國越來越強大,心裡有一種不知怎形容的幸福感。」
「所以我覺得現在一些年輕的反對派人物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國家當年的苦難,也不知道父母愛惜子女,只知道自己享受。現在香港已經發展得好好,一切得來不易,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破壞國家、破壞香港?所以很不甘心。」
因為不甘心,所以走出來。祥伯形容鼓吹港獨的人根本就是反社會,所以必須嚴正指出他們的禍害:「因為我愛國家、更愛香港,覺得港獨思想蔓延的情況很可怕,所以要去機場抗議,付出自己微弱的力量。」
做這些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
再想事件發生後的種種經歷,祥伯坦言惹上官非後曾十分後悔:「如果讓我再做一次一定不會去!我已經退休,在香港擁有兩層樓,在深圳也有一個物業,還有一些小錢在手,本來應該很好。為什麼要走出來做這些事呢?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
「但後來靜心再想,我來表達香港人反港獨的立場,為大家做啲嘢,為國家做啲嘢,即使有犧牲,都是自豪的!」想透之後,最令祥伯安慰的是愛國朋友們的關懷:「江蘇同鄉會、蘇州同鄉會的朋友都十分關心我,還有很多朋友說要籌款支持我,但我說不需要了,在此向所有想幫助我的朋友講聲多謝。」
一邊是官司,一邊有朋友,愁喜交雜之際,擺在眼前的事情卻令他大惑不解:「現在國家都說了對港獨零容忍,為什麼那些搞港獨的人未坐監,反而要反港獨的人坐監?如果港府對這種現象坐視不理,那他們豈不成為港獨的幫兇?」
其實,感到大惑不解的又豈止祥伯?
但祥伯堅持「有不滿就發聲」的做人宗旨:「人世間的富貴榮華都是要靠天時地利人和,食幾多洗幾多其實都冇乜所謂,我個人雖然微不足道,但要堅持做正義、正確的事,對大家有益的事,呵!」
單槍匹馬一路殺來,難得的是這份豁達。
原圖:HKG報、網絡影片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