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剛剛出爐,向港人展示了她希望帶來的新氣象。聯繫到大和解的論調以及林鄭的溝通意願,資深傳媒人褚簡寧(Michael Chugani)寄語,林鄭應該勇敢而無畏,若認為政策對香港有利,就算沒有諮詢、未有共識、泛民反對,也應盡力推行,不能事事依賴諮詢、尋求一致,否則只會縛手縛腳。
褚簡寧的文章刊於今日的《信報》,題為《若最好的尚未來臨,林鄭應敢於做無畏的新領袖》(Carrie Lam must dare be a bold new leader if best yet to come)。作者在文章開首談到做領袖的秘訣,認為好領袖固然要懂得如何聽取公眾意見,但真正的好領袖更知道聽到幾時,然後付諸行動。公眾意見可以是指引政策制訂,但不能夠成為政策制訂的障礙。用「公眾諮詢」來謀求社會一致共識,只會徒勞無功,因為自由社會不會有所謂的意見一致。無畏的領袖若確信某個政策符合社會最佳利益,就算社會無共識,他也敢於推動。
自由城市如香港之能繁榮興旺,不只有賴市民有不同觀點,甚至是對立意見。問題是,不管這些觀點有多被誤道,當人們享有自由,可以擁有自己的觀點時,意見一致根本不可能,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對世人有龐大影響力的年代,自由思想孕育的是衝突,而不是共識。
意見難一致 越討論越分歧
那麼,要在自由社會讓人民有一致意見有多難呢?褚簡寧舉了多個國家為例。南韓面對北韓獨裁者的核威脅,首都首爾隨時被導彈炸個稀巴爛,故南韓人統統知道國家需要有自保的力量,但即使如此,社會大眾對是否接受美國在自己國家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仍有廣泛的意見分歧;日本同樣面對北韓核威脅,但日本人沒有團結一致,反而就國家應否放棄自1947年實施的《和平憲法》爭論不休,而這個直接影響首相安倍晉三在選舉有何下場;脫歐問題,在英國民意上劃下一道巨大裂縫;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及管法風格,同樣使美國上下吵吵鬧鬧。
香港雖未享有完全民主,但其社會自由程度與擁有完全民主的地方不遑多讓,甚至有人認為猶有過之。褚簡寧認為,香港之自由,完全允許人們在不同範疇上擁有兩極的意見,例如北京在香港問題上有多大發言權?民主的定義是甚麼?香港可否獨立?西九高鐵總站可否讓內地官員執法?
褚簡寧指出,像特朗普、安倍,他們經選舉授權取得管治權力,可以不顧一切強推政策。當然,若這些政策確實不受歡迎,人民下次就會用選票趕走他。相比之下,香港領導人並非如此,此所以他們不敢落實政策,結果每項政策經過漫長諮詢,公眾意見都無可避免地出現明顯分歧。結果,非經直接民選方式誕生的香港政府成為公眾諮詢的奴隸,諮詢沒有促進發展,反而窒礙政策的制訂。
若涉原則問題 應敢於堅持
眾所周知,增加土地供應,令香港住屋價格回落到一般人能負擔的水平,是政府最大的難題。林鄭視之為首要任務,最近就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處理,小組承諾會在尋找土地的問題上諮詢公眾。但褚簡寧一針見血地指出,小組事事希望公眾參與,只會縛手縛腳,因為所有方案都會遇上不同的激烈反對,例如想用棕地建屋,用棕地做生意的會強力還擊;想填維港或開發郊野公園,環保團體當然起晒弶;要在農地起樓,村民又會怒極反對。在梁振英5年特首任期,類似情況屢見不鮮,所以很多東西原地踏步。
褚簡寧相信,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為難以負擔私樓、同時不符公營或資助房屋資格的家庭提供另一個選擇,想法不可謂不新穎。但她會獲得一致贊成嗎?當然不可能。雖然民調顯示普遍市民支持計劃,但社會已湧現不少反對意見,例如有業主說新計劃會累樓價下跌;有評論指責林鄭慷納稅人之慨資助中高產;有人認為若「首置」比居屋便宜會製造不公等。
林鄭在《施政報告》提出林林總總的政策,包括房屋、教育、串小企減稅、取消強積金對沖等,她自然會遇到各種阻力,立法會內的反對派也會地氈式盡力找錯處。褚簡寧坦言不會怪反對派,他們的工作就是以監察為名反對政府,但他建議林鄭企硬:妥協是少不免的,但若涉及原則問題,就應敢於堅持己見。
前任梁振英民望不足,那怕推出的政策對社會有益處,他也贏不了公眾支持。然而,最新民調顯示,林鄭民望正在上升,政策得到市民支持。若她認為政策於社會有好處,就不應害怕與反對派硬碰。
何時進退 看清楚人民所需
褚簡寧比較一眾前特首的施政:董建華及曾蔭權二人都是弱勢特首,寧願不與反對派打對台;梁振英則強硬、頑固,與反對派撐到行。作者建議林鄭尋找新的領導風格,應妥協時妥協,需抗衡時抗衡。至於何時進、何時退,林鄭不應照反對派的指揮棒起舞,而是看清楚人民真正所需來作決定,畢竟兩者不一定完全一樣,她最重要的不是贏反對派支持,而是取得人民信任。在關鍵時刻,她就應該企硬,堅持信念,如果覺得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可行建議,就算未經公眾諮詢,也應敢於實行。
在《施政報告》結尾,林鄭告訴港人,「夢想,其實離我們不是很遠」,最好的尚未來臨,但褚簡寧相信,要實現這個夢想,她必須清楚,總會遇到需要企硬、無視公眾諮詢及反對意見、堅持信念的時候;如果這種堅持令她失去民心,她就會像梁振英一樣只做一屆,此乃無畏領袖需要賭上的代價。
《信報》原文: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commentary/article/1676338/Carrie+Lam+must+dare+be+a+bold+new+leader+if+best+yet+to+come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