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華沙,波蘭的首都,導賞員說,這裏正踏進旅遊旺季,因為冬天太冷,日照時間短,遊人幾乎絕迹。我奇怪,華沙很恬靜,比香港的旅遊淡季還要淡,但原來已經是旅遊的高峰期了。 那是歷史的代價,也是民族倔強的代價,明白了,我更敬佩波蘭人。 二次大戰時代,德國入侵小小的波蘭,波蘭人天性堅毅不屈,明知國力懸殊,全國上下依舊奮力抗戰,死守到底,結果,首都華沙有九成面積被夷為平地。 戰後重建,雖然都是按古貌復修,但真蹟被毀,再建的都被認為是A貨,價值不及原汁原味的滿城古蹟,如捷克布拉格。遊人都湧往古城,波蘭從來不是旅遊熱門地。 其實二戰時的捷克,也是受德軍侵襲的小國,但捷克人明知不是德國的對手,故選擇了投降,完全不抵禦、不反抗,結果,捷克是少數沒被德軍轟炸的歐洲國家,而首都布拉格千多年來的美麗建築也得以保存下來。 那天,在布拉格的查理氏四世橋遊走,人頭湧湧恍如旺角,那是歷史留給這個民族的經濟效益,因為一樑一柱都是古物、都是真迹,這裏沒有A貨,因為它不曾遭受戰火蹂躪,後世人得以藉旅業昌隆興旺。反之華沙,遊人渺渺,就是因為當年奮戰。 我問女兒,換了是你,你會做波蘭人還是捷克人? 孩子說,她們怕死,應該會做投降的捷克人,不過波蘭人犧牲的不僅是當代,還有後世,讓人敬重,故三個孩子首推最喜愛的國家是波蘭。 我說,幸好我不是生於亂世,否則,我會毫不猶豫的做波蘭人。走在華沙街頭,忽然覺得,大家原來流着一樣倔強的血。 一個被遺忘的國家,只因它曾經堅毅,可悲! 原載於晴報 http://www.skypost.hk/column/屈穎妍/007001004073/%E6%8A%95%E9%99%8D%E5%BE%8C%E7%9A%84%E6%98%8C%E7%9B%9B/186381 圖:網絡圖片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