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4日,蘇聯最高領袖史太林在一次演講中指出,「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而落後者是要挨打的......打落後者,打弱者已經成了剝削者的規律。這就是資本主義弱肉強食的規律」。 這句話一針見血,歷久常新,是中國以往百多年的悲痛經歷以及美西方國家兩百多年的貪婪及殘暴惡行的貼切注腳。
19世紀末,清帝國搖搖欲墜,衰弱不堪,引得列強覬覦中國的豐厚天然資源與幾乎是用之不盡的勞動力。他們之前雖已經割走了不少膏腴,但貪婪成性的豺狼怎會滿足,依然時刻謀算如何可以多咬清帝國幾口。不過,受制於由美國提出的所謂「利益均沾」原則,即要避免瓜分清帝國,這樣才可以通過清政府常吃常有,但各國所攫取的利益要均沾,不能一國獨吞,清政府才可以久延殘喘。甲午戰爭後,日本本想一口氣吞下中國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以及台灣,結果在其它列強的強力干涉下只佔領了台灣,不能獨吞其餘兩個半島。自己的國土中國自己說了不算,這便是落後所造成的哀歌。
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的亂局中,駐華德國公使被殺,一些歐洲國家駐北京使領館遭受破壞,列強的政客卻認為,終於等來了聯手大咬一口的機會。
1900年6月至8月,英、美、法、德、俄、日、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國家派兵攻入北京後殺人放火,掠奪財物,紫禁城更是重災區,除了國寶被洗劫一空外,更被列強分割佔領。清政府無奈,與入侵的聯軍進行所謂和談,平息戰火,唯一的手段只能是割地賠款。
眼見清政府如此軟弱,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三個沒有出兵的小國也紛至遝來,加入要求賠償的行列。在洋槍與大炮的威嚇下,清政府與11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共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即清政府約12年的財政收入,其它的喪權辱國條件當然不能少。此外,帝俄還趁機出兵,先後製做江東六十四屯屠殺及海蘭泡慘案,把黑龍江以北的4萬中國人殺光,然後佔領土地,再出兵佔領北滿地區(黑龍江省及吉林省)。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感覺上似乎是很久遠,其實距今不過120來年,如果大家到東北旅行,特別是在中俄接壤的地區,昔日的慘痛痕跡依舊隨處可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雖不應該記著仇恨,但卻不能忘記歷史,更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可能會亡國滅種的殘酷現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一窮二白,雖然經歷了許多曲折與反復,但始終堅持奮力向上的方向與大踏步前進的決心,特別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進入21世紀,新中國發展的勢頭一日千里,除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之外,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舉世觸目的成績。對此,大部分南方友好國家替我們高興,但卻惹來西方列強特別是美國的嫉妒,開始把打壓的重心轉移到我國身上。
2011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奧巴馬為了應對中國崛起,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全球戰略調整,通過利用中國周邊個別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在軍事、經濟等領域強化對中國的壓制,以此維持美國的全球霸權以及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2016年,奧巴馬派出雙航母編隊,在東海與南海遊弋挑釁,企圖以此威嚇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戰略,甚或與中國在西太平洋打一場局部戰爭,摧毀中國的崛起根基。
這種做法與英國人於1840年因貿易幹不過清帝國而派遣艦隊侵華完全沒有分別。不過,美國來晚了百多年,在中國當家作主的早已換上了朝氣勃勃,勇謀兼備的中國共產黨。中國努力經營多年,已是頗有實力的艦隊傾巢而出,全部海軍人員更立下「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迎敵,終於震懾了挑釁者,印證了兵者,國之大事的智慧。
2017年,美國總統換上了共和黨的特朗普,政黨雖然不同,但亡我之心依舊。2018年,特朗普眼看在軍事上已經討不到多少便宜,轉而對中國開打貿易戰。那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只有3年,如晶片製造、光刻機、渦輪發動機葉片、電池電力高端裝備等高新創新科技神功仍未練成,不適宜與美國硬碰。中國因此採取戰略守勢,節節抵抗,卻又在不傷筋骨的情況下適當地退讓,故意示弱以麻痹美國,換回打通任、督二脈的寶貴時間。另一邊廂,中國如鴨子游泳一樣,數年間,在高新創新科技以及新世代高端軍事裝備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2024年中,神功練成,已補正大部分短板。
2025年,二進宮的特朗普向全世界發動貿易關稅戰,主要攻擊目標是中國,滿以為故技重施,可以如2018年時那樣再嘗甜頭,圓自己「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他糾集歐、英、日、韓、澳等所謂盟友狼狽為奸,聯手在貿易金融、高新科技等領域炮製一場新的「八國聯軍侵華」。這些國家想不到的是,美國方一日,中國已十年,經過這些年的厲兵秣馬,今天的中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不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更有理有節地實施戰略反攻。管制輕重稀土、人造金剛石及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的出口,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備用的相信還有許多,但已經動搖了西方國家與晶片有關的製造業。
圍棋是中國人發明的國技,當中的智慧謀略早已滲入我們的骨髓,布局下子的精妙又豈是西方政客所能看透。2025年9月29日,美國對已被列入制裁實體清單的我國公司聞泰科技(聞泰)的控股子公司追加同等制裁。9月30日,荷蘭政府聞風而動,以部長命令凍結聞泰位於荷蘭的子公司安世半導體(安世荷蘭)的資產、知識財產權、業務及人事調動,強搶了公司的絕對控制權,心想鴻鵠將至,不知中國早已成竹在胸。
作為反制,中國商務部幾天後宣布,禁止位於中國的安世(安世中國)及其分包上出口在中國製造的成品和元件,此舉立即癱瘓了安世荷蘭的運作,讓其無法按合約為歐美車企及其它公司提供晶片,連累歐洲與美國相關企業如賓士、寶馬、福特、通用等可能要在短期內停工。這些企業警告荷蘭政府及安世荷蘭,如再不解決晶片斷供的危機,就會發動數額巨大的索償行動,正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商業貿易上競爭不過就強搶,再不然就動用武力打擊,上世紀八國聯軍侵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想不到的是,於125年後的今天,西方列強仍想故技重施,真的是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國為了迎接這一刻的挑戰,早已準備了76年。現在大部分民意是,這次一定要荷蘭付出沉重的代價,為摧毀美國霸權祭旗!
原圖:Nexperia網站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