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而優質教育正是香港具高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圍繞教育這重點領域,2025年李家超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強化教育優勢,從愛國主義教育到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範圍涵蓋基礎到高等教育,體現特區政府主動作為,積極以香港所長,助力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為國家和為香港高速發展提供優質人才。
愛國主義是關乎人心、細水長流並要堅持不懈的工作,同時多用柔性、春風化雨和打動人心的方式推廣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種子深埋學生和青年心田,讓新一代更自覺為國為港貢獻力量。今年施政報告提到,將為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設計不少於40個「紅色資源」行程,讓學生親臨其境,感受紅色景點的歷史氛圍,緬懷先烈的犧牲奉獻,以增強家國情懷。報告亦提到會將「心繫家國」活動恆常化和普及化,在學界以跨校方式推廣愛國主義。我們民建聯早前公布了「推動本地愛國主義教育研學旅遊」倡議書,精選了6條路線,並對完善本地抗戰遺址和景點的配套設施提出多項建議,期望特區政府能詳加考慮,以善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
為推動本地教育更多元與國際化,施政報告亦提出一系列政策,以進一步發揮香港的教育優勢。基礎教育方面,積極加強中學文憑考試的國際認受性、發展國際學校等;高等教育方面,放寬自費非本地生學額上限、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及加大宿舍供應等;這些措施將吸引更多全球頂尖學生,各類優秀青年學子和教學資源,促進知識及文化間的交流,改善教研質量,以培養更多香港以至國家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而東盟無論在經貿和文化方面,均與中國香港有很深淵源,建議政府可以持續加強通過駐外經貿辦,於當地繼續加強宣傳香港的教育優勢,相信能事半功倍,網羅更多人才到港就學。
特首亦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擔任組長的「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全面統籌並推進規劃與建設工作。北都大學城的構想早已獲得多所高校積極響應與支持,不僅有助落實「學研產居」融合發展的理念,更將為香港創科與人才培育提供長遠支撐。惟時不我待,就現階段而言,政府應鼓勵和協助大專院校於市區租、購合適商廈,以立即迅速擴充教研空間,及時把握發展機遇。這類過渡性安排既可緩解院校當前擴展空間不足的問題,也能為未來遷入北都大學教育城預作準備。待北都大學城啟用後,這些市區設施與新建校區將可實現資源整合與功能互補,從而順暢銜接。
總括而言,今年施政報告的教育政策體系完善,細緻創新,方向明確,既加強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也著眼強化國際競爭力;既積極把本地學生培育為愛國愛港的優秀人才,也對外網羅全球優秀人才,將為未來的繁榮與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www.stheadline.com/politics/3247237/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