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最近已變成「讓美國再次上訴」。這位總統的施政日程,已和最高法院結成「命運共同體」,重覆被告、敗訴再上訴的無限循環。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彷彿成了「法外狂徒訓練營」,總統永遠站在被告席,嘴裡喊著「美國優先」,實際每天都上演着他那套「我即國家」的戲碼。可惜這種「爛片」美國人終於也看不下去, 齊聲向特朗普說「不」。
近日特朗普政府接連遭遇挫敗:關稅政策被上訴法院裁定違法,部署國民警衛隊遭法官禁制,罷免聯儲局理事庫克更引發近六百名經濟學家聯署抗議。這不僅是行政權力的一次次受挫,更是特朗普長期以來擴權專橫、漠視法律制度底線的必然反噬。當「讓美國再次偉大」淪為「讓美國再次撕裂」,人們不禁要問:這位民選領袖,是否正將美國推向內耗與萎靡的深淵?
特朗普的統治哲學,向來建立在「我即國家」的個人威權之上。他向全球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本質是以國家安全之名,行貿易霸凌之實。然而,上訴法院的判決已清楚表明:總統無權將緊急法案當作萬能鑰匙,肆意開啟貿易戰的大門。法院雖給予關稅政策「緩刑」至10月14日,但特朗普的反應卻是怒斥司法「政治化」,揚言若關稅被撤,將要退還數萬億美元,美國或會「淪為第三世界」。如此危言聳聽,恰恰暴露其政策缺乏法理支撐,正在侵蝕公共政策的理性基礎。
內政方面,特朗普動用國民警衛隊鎮壓移民抗議,已觸及美國民主的底線。加州法官布雷耶9月2日裁定此違反聯邦法律,並發布命令,禁止特朗普政府在加州部署國民警衛隊。然而,特朗普政府竟視法律為障礙,屢屢以「保護聯邦財產」為由辯解,實則是將軍事力量政治化,用以壓制異議。這種做法,無異於將國家武裝當作總統的「私兵」,結果只會加劇美國社會分化,將美國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一波未平,特朗普早前又試圖罷免聯儲局理事庫克,有指是為了在聯儲局中安插「自己人」。總統公開宣稱「即時解雇」一位依法任命的獨立監管官員,本身就是對聯儲局獨立性的嚴重挑戰。9月3日,近六百名經濟學家,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挺身而出,並非僅為一人辯護,而是為制度而戰。他們清楚知道,一旦聯儲局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美元信用、金融穩定與全球對美國制度的信任,都將蕩然無存。
特朗普之所以能兩度入主白宮,依靠的是美國社會深層的不滿與撕裂;但他每一次擴權的嘗試,都引發更強烈的制度反彈與民意分化。愈來愈多的美國人站出來捍衛常規,說明美國的體制尚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到了今天才有勇氣反抗「惡慣」了的「侵王」,可能為時已晚。
原圖:The White House網頁圖片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