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DeepSeek結合百萬病例 助醫生克服高難度癌症手術

2025.02.23 17:00 時事

四川省人民醫院近期成功利用國產AI模型DeepSeek,結合百萬宗病例數據與3D重建技術,完成一宗極高難度的腎盂癌根治性手術。82歲患者術後恢復良好,預計很快能出院。

這次手術的成功,主要得益於DeepSeek提供的四大關鍵輔助功能——風險預警、用藥決策樹、康復路徑圖及併發症雷達。透過這些功能,醫療團隊可在術前進行精準的風險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並利用高精度CT影像及3D重建技術建立「數字脈管系統」,確保手術過程順利。

然而,手術團隊強調,AI雖然能大幅縮短資訊蒐集與決策時間,但無法取代醫生的臨床判斷。「AI提供的建議僅作參考,最終決策仍需依靠醫生的專業經驗。」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僅限於手術輔助。香港醫管局亦計劃從3月起,在六間公立醫院試行生成式AI(Gen AI)協助撰寫醫療報告,以提升醫生的工作效率。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AI系統能夠綜合手術紀錄、醫療程序及化驗結果,加快醫療報告的起草過程,減輕醫生的行政負擔。他強調,最終報告仍需由臨床醫生審查及簽署,確保準確性,並強調系統屬輔助工具,不會影響醫療決策的專業性。

此外,醫管局亦利用AI於臨床管理系統中進行抗生素使用監測,以及透過「人工智能患者風險預警系統」即時分析病人數據,提早識別高危病人,進一步提升醫療質量與安全性。

從四川的DeepSeek輔助手術,到香港醫管局的AI醫療報告系統,AI無疑正在推動醫療科技革新,提升診療準確性與效率。然而,醫生的角色仍不可被取代,因為AI雖能處理大量數據、提供決策建議,但臨床醫療涉及的變數極多,最終仍需醫生根據病人個別情況作出專業判斷。相信以後AI與醫生的關係,應該是「人機共存」,而非「機器取代人」。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