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早三天「放風」,效果迥異—評2023年《施政報告》

2023.10.29 16:00 博客 馮煒光

特首李家超在上周三(25/10)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共花了3小時20分鐘,字數超過3萬6000(連附件則5.7萬字),宣讀時間創下史上最長紀錄。由早上11時開始在立法會宣讀,一直讀至下午近二時半。全體官員、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齊齊錯過飯點。當然,《施政報告》是香港大事,縱使少吃一餐也算不了甚麼,更何況只是遲一點吃。特首李家超也早作準備,讓立法會安排椅子坐著唸。

記憶中,這是回歸以來首次有特首在立法會坐著宣讀《施政報告》。筆者猶記當年在政府工作時,當時恰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其國會發表施政綱領,為求讓公眾更易掌握,李顯龍背後的屏幕不斷出現一些扼要訊息(key points),這讓新加坡的議員及民眾更易「入腦」。當時便有人提出香港是否可以仿效?但在固守傳統,不願意創新的資深政務官(AO)堅決反對下,甚至搬出法例作借口,只能被迫作罷。今天在中央政府堅決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氛圍下,相信由英國人在回歸前一手訓練出來的資深AO,也不敢在愛國的特首面前「阿芝阿咗」,以「禮崩樂壞」來反對「創新」;故家超特首可以坐下來宣讀,不用站足3個多小時。

想辦法讓市民更「入腦」

但3個多小時實在太長,家超特首縱因為愛國愛港而有驚人意志,在宣讀到後段時也難免有「蝦碌」。例如兩次把贍養費讀成「瞻」養費、少數族裔唸成少「歲」族裔、僱傭條例讀成僱「員」條例(特首立即更正)、非政府讀成非「征婦」、瑪麗醫院讀成瑪「莉」醫院等等。這些都是小問題,但在莊嚴的廟堂內宣讀對香港發展舉足輕重的《施政報告》,始終有點小遺憾。或許下一次特首可以在《施政報告》內點出重點,較具體的建議留給各司、局長闡述。要讓市民「入腦」的,則可以在宣傳品中重點點出,甚或輔以背景屏幕。現今是資訊社會,資深AO們實在不宜死抱英國殖民地者那一套。

《施政報告》發表翌日(26/10,周四),有傳媒的政圈八卦專欄寫道,因為特首海納百川,收集了各方好建議,不想隨便刪去,便有今天的長篇幅。筆者一看到,便明白有政府中人幫特首解畫,spin輿論焦點。這本來是好事,但若是在上周一(23/10)便放出這「風」,讓市民、媒體及一眾評論員有心理準備,效果會遠較在上周四(26/10)才spin為佳。

上述文章也為特首今次「流水賬」式《施政報告》解畫,說是政府銳意改變角色,由「大市場,小政府」變成「有為政府」。這在今天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大國搏弈下,有一定道理。但如上所述,若在上周一(23/10)便放出這風聲,效果會遠較周四(26/10)才放出為好。例如消息人士可以介紹特首將會從穩定社會(國安教育)、鞏固優勢(樓市減辣、鼓勵生育)及為香港經濟長遠升級轉型(創科有新舉措)來宣讀《施政報告》,中心思想是「行政主導,有為政府,拼經濟,惠民生」,故方方面面的措施都會有,可能會有人誤以為是「流水賬」。這樣作事前鋪墊,到了上周三(25/10)宣讀時,公眾、評論員便會有足夠思想準備。

縝密輿論鋪墊至為重要

這樣的「放風」不會觸及具體政策內容,不算洩密。更何況「鼓勵生仔派2萬」的消息,早便放出了。這裡補一筆,創科局高層在《施政報告》後把有關創科7項措施,廣發給評論員和媒體,讓大家一目了然,此舉應予點讚。

回說今次的spin,今天的社會氛圍下,特區政府不用擔心再會被《蘋果日報》這樣的傳媒無理狙擊,鷄蛋裡挑骨頭。但香港始終有一批淺黃人士,且還有不明就裡的年輕人;他們會受那些逃到海外的黃絲「逃兵」評論員所煽惑,誤解了李家超及其團隊的苦心。為了特首及特區政府的形象,為免評論失焦,下次再有類似場合,又或者2024年進行二十三條立法時,縝密輿論鋪墊,至為重要。今次《施政報告》早三天抑或遲三天「放風」,可為殷鑑!

原圖:星島日報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285074/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