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集團叛變事件,令西方有些人覺得,普京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硬,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還是會退讓的。面對今次兵變,他曾一度宣布,華格納進逼莫斯科的行為等同叛國,必須治以應得之罪;可是,最後卻全部都特赦,包括兵變發起人普里戈津。
這次特赦令西方有些人覺得,只要加強對俄羅斯的壓力,普京可能選擇妥協,而不是孤注一擲。持這種意見的人,大部分是好戰的鷹派,他們主張的施壓方式,包括提供更多先進武器給烏克蘭,甚至不惜直接派遣軍事人員協助烏克蘭軍作戰。
其實,普京會妥協並不是甚麼新發現,俄烏戰爭剛開始不久,當普京發現,俄軍並沒有能力直搗黃龍(基輔)的時候,他已經願意坐下來談判,並願意作出一定的條件交換。澤連斯基曾一度同意接受條件,只是美國覺得,當時的形勢已轉為對北約有利,打落去可迫普京作更多的讓步;所以才在最後一刻,著令澤連斯基不要簽約。
那時,澤連斯基才首次提出,要求俄羅斯撤出烏克蘭早在2014年已放棄的克里米亞。俄羅斯唯有重返戰場,令和平失去了一次機會。
不過,拜登行事仍非常謹慎,他選擇慢慢向俄羅斯施壓,以避免俄國一下子反應過激。所以,北約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才會一拖再拖,並非第一時間全部運送給烏克蘭,而且數量有限。
很明顯,拜登的策略是要俄羅斯沒法取得勝利,而不是要烏克蘭過早取得勝利。這樣,西方才可以透過漫長的戰爭,削弱俄國;屆時,就算讓普京繼續做領袖,俄羅斯亦不足為患。
拜登這套策略,無疑比主戰派的那套更為高明,更加穩妥。只是戰爭拖長了之後,烏克蘭人民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大。
再者,普京亦不難看到,西方手上的資源遠比俄羅斯多;戰爭拖長了,處境就會愈來愈不利。戰爭並非單是兩軍在戰場上的比併,而是兩大敵對陣營全方位的實力比併,既要比軍力,又要比既有的財力與未來的生產力。很明顯,俄羅斯並沒有足夠實力與北約打一場漫長的消耗戰。
俄羅斯一旦敗陣,那可不只是普京的面子問題。歷史上,戰敗國都得接受不公平條約,小則割地賠款,嚴重則國土可能被戰勝國瓜分,民族被人奴役,沒法再抬得起頭來。
當俄羅斯民族的命運面對這樣的挑戰,普京是不可能手上有牌未出就認輸的,這張牌就是手上的核武器。使用核武雖然可能毁滅地球,但對於普京來說,一個沒有俄羅斯的地球,並沒有甚麼值得維持。
原載:am730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新聞/把普京趕上絕路-可能會促使他用核武/385229
原圖:President of Russia網站圖片
http://en.kremlin.ru/events/president/news/71528
文章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