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習主席新一年對青年寄予厚望 
金文泰三劍俠宏掦獅子山精神 
成新一代香港青年學習的榜樣 

2023.01.07 18:00 博客 獨孤帆

香港終於恢復與內地免隔離通關, 也除了口罩令之外,撤消了其餘的防疫措施, 全面復常來提振經濟。 總之, 就是要全力與外界和內地做生意和搶人材, 擴大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 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要戰略發展計劃, 讓香港重新起飛。

另一方面, 習近平主席早前發表的元旦賀詞再次提及寄予青年厚望來建設明日的中國。 而特區政府之前更發表了首份「青年發展藍圖」, 勾劃未來青年工作方向, 並提出160多個具體行動和措施, 當中包括回應習主席提到的香港青年所面對的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等困難。

這對香港尤其重要, 因為統計處最新的數字顯示, 本地長者的人口比例超過兩成, 香港已是一個超高齡的社會。 若不能成功推動本地青年對香港社會和國家有承擔, 香港就必被邊緣化, 前景實在堪虞。

相信沒有人會否認, 香港這顆曾經奪目耀眼的「東方之珠」近二十年確實是黯然失色了。當中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 之前很多有識之士已發表過不同的睿見, 在此不贅。 筆者只想強調若香港人能重拾先輩的「同舟共濟、不屈不撓、刻苦耐勞」的獅子山精神, 努力為香港尋找新出路, 這個城市的光輝必能重現!

金文泰三劍俠值得年青人學習

筆者最近參加了一個慈善基金會成立15周年誌慶的午宴, 從中對基金會三位主角的經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他們受到大時代的衝擊, 前途大受影響, 卻始終不忘初心, 團結友愛, 堅持理想, 由「小我」走向「大我」, 從「友愛」推廣至「大愛」, 以為國為民的原則「紮根香港、聯通祖國、放眼世界」, 真正將香港人的獅子山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值得本地新一代年青人學習。

這個名為「謝鏡添、梁中昀、楊宇杰基金會」是由文化界和商界名人楊宇杰先生(筆名: 石中英)創立和擔任主席。 他為紀念兩名故友和秉承3人走過的路, 以3人的名義成立這個慈善基金會, 過往15年一直秉持「倡導科創、文史研學、互助友愛、報國惠民」的宗旨, 用自主的資金資助不同種類的文化研究、藝術表演和科普教育, 並且推動香港與內地學生的雙向交流, 到國內及國外升學, 加深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和培養他們的國際視野, 至今已捐助了數千萬元。

這三位人稱「金文泰三劍俠」在1967年的反英抗暴鬥爭(又稱67暴動、67騷亂)中支持抗爭, 經歷了無數苦難磨練, 仍不折不撓, 堅持理想, 由個人學問和事業上的追求, 逐步轉化為帶領新一代認識祖國, 早在香港回歸前已致力為香港培養愛國愛港的人材。

楊宇杰是上述三位「劍俠」中唯一仍在世的, 今年已72歲。 其餘兩位是大師兄謝鏡添和梁中昀。 他們三人在學校一起學習口琴, 又參與《青年樂園》周報和讀書會, 以及結伴往內地參觀旅遊, 從中瞭解新中國的建設, 是當時典型的愛國文藝青年。 一場大時代的洪流改變了香港的社會, 也同時改變了這三位文青的命運。

1967年5月香港爆發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暴亂, 亦即英國官方所說的「67 騷亂」。 當時由港英政府殖民管治的香港經濟開始起飛, 工業增長迅速, 但社會保障和工人權益卻嚴重缺乏。 每當有勞資糾紛, 政府往往徧幫資方, 社會不滿的情緒愈積愈多。

當時, 國內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也影響了香港的工運發展, 結果一場發生於新蒲崗人造膠花廠的勞資糾紛, 在關鍵時刻變成了點燃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反殖運動的火花。

「三劍俠」在這個大時代洪流中, 選擇支持愛國工人。 楊宇杰與謝鏡添的弟弟謝鏡賢(培僑中學學生) 因為印刷了愛國反殖傳單而被捕入獄, 在赤柱渡過長達一年的黑獄。 期間, 楊受到嚴重虐打並且被罰,要徒手清理廁所的糞便, 但他堅毅地跨過難關。

「五月風暴」之後, 「三劍俠」各自踏入社會大學, 用生活來引證自己堅持的理想。 謝鏡添做過中學實驗室負責人, 在指導學生科普知識之餘, 也不時帶領學生瞭解本地農業發展, 以及組織青少年回國參觀。 他後來投身旅遊界, 當上了華南旅行社的金牌領隊。

梁中昀做過體育教師, 劉德華也是他的得意門生。 他更積極推廣體藝活動, 與金文泰校友創辦了至今仍活躍香港體藝界的「雅健體藝社」, 對本地體藝發展貢獻良多。 他後來辭去教職, 轉往香港新華社工作, 負責教育科技, 後來更出任學聯旅遊董事局主席。 梁中昀生前一直致力培養愛國愛港的治港人材, 所以在香港回歸後, 先後獲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和銅紫荊星章。

「三俠基金」也支援港青發展

至於楊宇杰在出獄後, 做過新晚報的《學生樂園》編輯和讀者活動的工作, 及後在兩間英文書院任會考班數學老師, 執教八年, 學生三千。

楊宇杰在上世紀七零年代以石中英筆名寫作,其抒情散文與批判托洛斯基主義的文章甚受讀者歡迎。80年代國家開放改革時代來臨, 他擱筆從商,出任「華南旅行社」董事和酒店總經理。他的商業觸覺敏銳, 在1988年又創辦了新駿公司,適逢中國進行工業化、現代化和全球化,新駿成為法國Thomson公司在華的關鍵合作夥伴,對中國的電視機行業和電視廣播數碼化有特殊貢獻。 他也策劃Thomson與中國TCL集團業務合併,成功創立全球最大彩電企業。

在兩名好友先後逝世之後, 楊以3人的名義成立了基金會, 母校金文泰中學成為基金會首次捐贈的對象, 建成「楊宇杰綜合活動中心」。 基金會先後向母校捐獻一系列獎學金, 包括與吳自豪校友共創鼓勵赴英升學的「金文泰爵士獎學金」、贊助成立了「青年同樂會」以聯繫和探望《青年樂園》的老社長和編輯。

謝梁楊三人都是文藝青年, 基金會自然不忘贊助各類型本港和國內的文藝、教育和科創活動, 增進兩地學生的雙向交流, 豐富了兩地居民的文娛活動, 並以創新科技報效國家。而自香港定位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後,基金會轄下的「三俠基金」也支援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特別在生命科技、節能減碳、新能源等領域。

67事件改變了3人的命運, 也令楊宇杰終身背上少年犯(YP, young prisoner ) 的案底, 但他一直無悔, 並且以積極態度面對, 通過基金會的「石中英工作坊」和「火石文化」等單位舉辦相關文藝和電影活動, 推廣探討「67文化」的風氣, 令這個幾十年以來原本是討論禁區的議題 , 現在已成為百家爭鳴的題材。楊宇杰於2010年獲美國林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銜,現為該校名譽教授,也是「亞洲知識管理學院」副院長與中國佛山市榮譽市民。

「三劍俠」的濃厚兄弟情誼、堅忍不屈的性格、提攜後輩的愛心、愛國愛港和樂善好施的崇高情操, 正正是習主席新年賀詞所說:「廣大青年要厚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 以奮鬥姿態激揚青春, 不負時代, 不負華年」。

而楊先生的「一花獨放不是春, 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寬宏胸襟, 也正正是獅子山精神中的「同舟共濟、團結友愛、利己利人」的最佳注腳!

(資料來源: 謝梁楊基金會成立15周年場刊及「石中英Library」)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