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成為全球最強的國家,其中一項關鍵的原因,是大部分美國有份參與的戰爭,都不是在美國本土打的。所以,美國有機會發戰爭財,但自己的本土卻甚少受戰火破壞。
歐洲卻沒有這麼幸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說基本上只是一場歐洲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的範圍較廣,但歐洲仍是主戰場之一,受盡戰火的蹂躪,損失很大。
經過這兩場教訓,歐洲人痛定思痛,決心不讓歐洲重陷戰火。他們放下世仇,想透過成立一個命運共同體,以避免戰爭再在歐洲發生。歐盟就是在這種需要下逐步組建起來的。
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科技基礎非常好。另一方面,整套西方的意識形態,亦是奠基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歐洲若是真的能夠團結一致,凝聚起來的力量時足以媲美美國。這就觸動了美國的神經,令美國擔心美元的霸主地位會因而削弱,最終會分薄美國的發鈔紅利。
因此,歐洲一直有人懷疑,歐債危機與英國脫歐,都是美國在背後推動的。這次烏俄衝突,歐洲亦有人懷疑,是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的,因為它根本不符合歐洲的利益。
其實,蘇聯解體後,歐洲一直有聲音,希望把俄羅斯拉近歐洲,因為歷史上俄羅斯一直視自己為歐洲國家。歐洲若果有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當然不想與俄羅斯搞對立。另一方面,歐洲極之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與原材料的供應。而歐洲的投資者亦有很多在俄羅斯的直接投資,遍佈俄羅斯的各行各業,在金融上有很多密切聯繫。
因此,若然烏俄戰爭需要歐洲全面制裁俄羅斯,歐洲要付出的代價,將會十分沉重。所以,法國和德國都十分不想烏俄真的打起來。在最後一刻,他們的國家領導人仍親赴莫斯科見普京,希望問題可以和平解決。
在有些歐洲人看來,若果芬蘭、瑞典與奧地利都尚且未曾加入北約,何須一定在今天急不及待去邀請烏克蘭加入北約。為甚麼北約的東擴不可以適可而止,而非要去激怒俄羅斯不可?歐洲需要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是否與得益不相稱?為何不可以勸喻一下澤連斯基先收斂一下呢?
問題是澤連斯基手上早有一份Secret Agenda,他連烏克蘭人民的利益也不顧,怎會顧及歐洲的利益。在美國的精心部署下,歐洲已經騎虎難下。事到如今,歐洲還可以選擇不支持澤連斯基嗎?還可以選擇不制裁俄羅斯嗎?當然不可以!然而,這樣下去對歐洲有益嘛?當然亦不是!
現在的問題是,即使這場仗會打完,但是對俄羅斯的制裁將會長期持續。歐洲的經濟將會因參與這場制裁而被嚴重打亂,經濟發展的成本會大增,運作會無法順暢,很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歐元將難有機會再威脅美元的地位。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