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媒及其KOL近日一周的取態,反對派議員「總辭」甚囂塵上,看來以「總辭」來吸引外國媒體眼球,在外國尤其五眼聯盟國家內製造輿論,這樣便可以成為嚴厲制裁我國的鋪墊。但反對派忘記了31年前,我國是怎樣熬過來的。今天我國的實力遠勝當年,而今天的制裁引發點(24 名反對派集體「總辭」)和當年北京風波,無法相比。因此,反對派沒有歷史視野,不懂代入對手去思考,只懂「條件反射式」的盲衝直撞,唯美國馬首是瞻,結局是:自取其辱。
在此形勢下,建制派應變身成「建設派」,在未來一年盡最大可能協助特區政府施政,爭取把香港積累多年的問題,盡量處理。例如「明日大嶼」,香港苦於「冇地」太久了,很多問題是「土地問題」,那麼未來一年是否應把「明日大嶼」的撥款悉數通過,好讓特區政府能放開手腳,解決這問題呢?當然,「明日大嶼」不是唯一的解決土地方法,例如有傳言中央擬把大嶼山旁邊的桂山島劃歸香港,以該島來提供廉價房屋給基層。不論是那個方法,經濟學告訴我們,供應一直跟不上需求,價格只能有升冇跌。因此不下大決心、大力氣去解決土地問題,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難以解決。因為當年輕人回到家裡的斗室,又沒有恒產,很自然會寄望「攬炒」,透過「破壞」來「建設」。年輕人大概會這樣想:「既然我甚麼都沒有,又要屈居斗室,而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共權貴掠奪香港資源所造成的,那麼『獨立』或『自決』便是可能的𥌓光。」 這便是部分年輕人心儀「獨立」,嚮往「自決」 的底蘊。
然而有部分建制派和香港的大地產利益集團,關係千絲萬縷。他們會否在未來一年變身成「反對派」,窒礙特區政府施政,好讓大地產利益集團能繼續在高居不下的樓價中繼續獲取龐大利益?國務院港澳辧和中聯辦(兩辦)負有對香港監督之責, 對這種殘民以自肥的行為,中央耳清目明, 究竟中央會如何應對,筆者拭目以待。
原圖: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