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著手切斷與中國的聯繫,並要求他的盟友亦盡可能去中國化。此舉勢必令中國的對外經濟無法如以前那樣順暢循環,生生不息。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的自身底子薄,靠內循環難有突破;唯有借出賣廉價勞動力,做世界工廠,先靠出口去帶動經濟轉型。
這樣的代價很大,因為這類角色經濟增值低,流血流汗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還要為他國的消費污染自己的河山。但「鬼叫你窮,唯有頂硬上」,中國人咬緊牙關總算捱過去了。中國成功地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轉型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家,上了一個新台階。
香港人從親西方傳媒得到的印象是:中國政府貪污腐化,欺壓人民,「支爆」隨時都可能發生。現實是親西方傳媒的報道十分偏頗,中國政府利用資源的能力遠勝過大部分先進的西方國家,導致西方國家不得不聯手制約中國模式,否則他們的模式遲早被取代,寄生在他們模式上的既得利益者勢將「一鋪清袋」。
這四十年來,美國賺到的錢(即可動用資源)遠多於中國,但中國做出來的成績卻遠好過美國。在這段期間,中國有8億人脫了貧,人均壽命提高了近兩成,全民可以接受基礎教育,中產階級的人口已多過美國的總人口;而中國在這段期間所做的基建,無論從量抑或是質的方面都已超越了美國,令中國有條件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進一步提速。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發展經濟時,完全有條件減少對外循環的依賴,轉而投放更多的資源去發展內循環。
現實是當美國無限QE的時候,中國仍把人民辛勤努力製造出來的產品賣給美國,等同是接受搵笨。中國何必去賺這麼多的美元,然後再借給美國(買美債)來買中國產品?這種外循環益美國多過益中國。中國應對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出口稅,以逼按外國需要去生產的企業改為按中國的需要去生產。中國的產業應該優先為中國自己服務。
當中國的經濟可以透過內旋而生生不息之後,中國就可以堅持要買中國產品的國家付人民幣。他們沒有人民幣怎麼辦,那就得賣中國想要的東西給中國,去賺取人民幣。中國沒有理由收外國QE出來的鈔票。如果外國一時拿不出人民幣買中國產品,可以按他們的實力借人民幣給他們買,那他們往後就會努力按中國的需要去生產,以賺人民幣還債。
中國應先透過自己的出口能力,為人民幣建立國際地位。然後透過借出人民幣,讓人民幣在債務市場建立地位。有了這個基礎之後,就不難進入股票市場與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最後才進攻外匯市場,以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中國在現階段就想人民幣在外匯市場上扮演一定的角色,時機尚未成熟。
原載:am730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