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花,她撞聾,我哋兩個咪最佳拍檔囉!」久慧樓下的大堂常坐著兩位婆婆,獨居在不同單位,卻孖公仔般形影不離,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耳,你為我指路,我為你傾聽!雙劍合璧,生活無憂!
當政黨、傳媒一講起「全民退休保障」就只識得「分餅」,爭論「要不要資產審查」、「每月派幾錢」、「每年增幅幾多」時,滿口「Take Take Take」就自以為對得住香港,對得住選民,對得住讀者時,有沒有想過安老事務,我們需要更「集體化」的概念,從社會的根本進行改革,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造餅比分餅重要
事實上,「造餅」比「分餅」重要!在醫療保健日益進步的香港,退休人士依然壯健,一到退休年齡就當他們是「廢物」,以為每月給筆錢就搞定,剝奪他們回饋社會,「Give Give Give」的權利,並不恰當!這些叔叔嬸嬸處於散居的狀態,只要手腳能動,生活自理,就不願意進老人院。他們更渴望自力更生,奈何雖有兩元乘車優惠,但工作總是位於市中心,老人家每日長途跋涉,來回逼兩個鐘地鐵,逼到扁咗,跨區只為了到中環做份清潔工。能否每區都有寫字樓,實現原區就業,讓勤勞的老友記不用長途跋涉?
對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如果能在郊野公園邊皮建老人院,把長者從市區小商場的老人院裡解救出來,搬到市郊,既沒有馬路的噪音,也遠離渾濁的空氣,更得享大自然的天籟,在優美的環境下,延年益壽,減少病痛。市民去探望家中長者,也可順便行山,做下運動身體好!整體社會醫療成本都會得到減低。
照顧陪伴勝金錢
另一方面,騰空的小商場舖位,可以分租給市民創業開小商舖,增加商業多元化和福利,減少大企業連鎖商店的壟斷,本土士多小店可以繼續生存。或者平租給新成立的社會機構,改變長期靠房委會提供公屋、居屋舖位給社福機構的現狀,令更多新興社福服務團體服務舊區市民,特別是在舊區佔多數的老人家。
其實人老了,眼又懵耳又聾,有多多錢都沒用,真的需要別人照顧陪伴,如果就近、在屋企附近的小商場就有社區中心,日日可以在那裡見下老友記,聊天捉棋,又有中心社工姑娘幫手處理生活事宜,解難解惑,定能笑口常開!人非牲畜,不是吃飽就無憂,不快樂無價值的生活讓人消沉,看不到光明!「集體化養老」可以體現在「社區互助」,為老人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聖誕的雪落在長者的銀絲,轉瞬不見,佳節裡放下工作,為他們構築晚年願景,正體現出港人的愛心!
原圖:文匯報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74002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