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社會動盪未能停止的原因,是因為部分年輕人寧願放棄十年經濟繁榮,也要推翻暴政。這種理念令人十分驚訝,究竟正不正確,首先要看看這個政府是否暴政?
客觀地說,如果現今的香港政府是暴政,那麼之前的政府全部都是暴政。在港英政府時代,香港不但沒有選舉,連言論自由似乎也欠奉。60、70年代,香港社會貪污盛行,官商勾結是公開秘密。筆者80年代初踏入社會工作,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抗爭和革命來換取美好生活,只知道努力上進與勤奮儲蓄才有出頭之日。不瞞大家,我當時的偶像正是現今的四大富豪之一,當時還買了不少關於富豪如何步上成功之路的書來看呢!
年輕人或許會覺得筆者很離地,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如今是21世紀,誰還學當年那種艱苦奮鬥史呀?說的也是,現今學校裡的老師,甚至大學裡的教授或講師,他們所描述的香港,就是官商勾結、地產霸權的社會,年輕人的思想從小就被這樣灌輸。畢業後甫踏進社會,再詢問一下社工或律師,為何香港貧富這麼懸殊、向上游這麼難 ? 聽到的答案更是讓他們怒火沖天 : 「這個政府非常暴政 ,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
於是,官商溝通就是勾結,地產蓬勃就是霸權,商界富裕就是剝削。還沒有接觸社會,就認定這個世界不公平、不公正、不公義,然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不滿現狀就像傳染病一樣,傳染到每個年輕人身上,他們寧願經濟衰退十年,也要推翻這個暴政。
回歸之前,香港給英國統治,港人沒有太多反抗情緒,願意做順民;97年回歸後,首兩位特首董建華與曾蔭權,均與商界關係較好,因為香港本來就是商業社會,官商總要互相交流溝通;到了梁振英時代,記憶中他多番強調反對官商勾結,反對地產霸權。今天的特首林鄭月娥是公認的「好打得」特首,說她推逃犯條例引發大規模示威,是錯判形勢,評價還屬合理,但說她的政府是暴政,就有點不合情理,林鄭當過社會福利署署長、扶貧委員會主席等社福要職,向來關心弱勢社群,一上場就公開宣布要與工商界保持距離,要創造均富社會,很明顯,其意念要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分配到基層那一邊。
假如香港官商勾結成風,為什麼近年來貪污個案愈來愈少,香港會成為全球最廉潔城市之一?若然地產霸權嚴重,為何打壓樓市辣招愈來愈多,多到已完全將炒家趕出市場?理解大家對高樓價的不滿,但高樓價是先進城市的通病,尤其是人口多土地少的城市,香港自從七、八十年代起就出現72家房客的故事,像深圳、北京和上海也一樣,這些城市十年來樓價的升幅大於香港1倍以上,普通市民要不吃不喝30年,才可以儲蓄買到一層樓,比香港的20年更長,然而,這些市民並沒有表達不滿,仍然安於現狀。大家是否要回頭想一想,犧牲經濟繁榮,提高失業率,去推翻現今政府,想換來一個甚麼樣的政府?會像林鄭政府那樣千方百計、絞盡腦汁去闢地填海,大興土木興建公營房屋嗎?
原圖:星島日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