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繁榮背後 劏房悲歌

2019.09.28 15:00 博客 蔡志忠

現今社會爭吵不休,許多年輕人對現實不滿,無論是否源於房屋問題,都應該將房屋問題處理好。香港地少人多,平均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呎,可說是非常擁擠不堪,港人居住在如此狹窄的空間,難免心情煩躁,房屋問題也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大家不要以為161呎很小,其實還有更小,就是坊間俗稱的劏房。據統計,香港有9.27萬個劏房,居住著大約21萬人,而他們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50呎,為什麼住房會這樣小呢?那是因為租金昂貴,一個在市區如北角,實用面積80呎的劏房,租金每月要$7000到$8000,打工仔需要用近一半的薪金來交租。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如此狹窄的居住環境,是繁榮背後的一闋悲歌。

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香港不是有公屋嗎?就算港人平均上樓的輪候時間,從3年延長至5.4年,但這些土生土長的本地人, 滿18歲就可以申請,理論上應該都有公屋才對。當然,如果入息高過申請限額者,是可以選擇購買居屋甚至私樓,他們是有能力的一群,不至於長期租在又貴又小的房間。 

大量興建公屋     縮短申請資格

外界總是借此抨擊港府的房策不人道,筆者認為恰恰相反,是港府過於人道主義造成。原因是這些劏房客絕大多數是新移民,有申請來港團聚的港人內地妻兒,有部份酷刑聲請留港的南亞裔人士,香港有十幾萬名南亞裔人士,也有近50萬名內地新移民,他們未申請到公屋或沒有資格申請公屋,這些人士如有一半(即近30萬人)是低收入家庭,他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租在劏房裡。至於50萬名新移民怎麼算?每天150個單程證名額,1年是54,750名,最快10至12年才有資格上樓,即粗略計算,累積有約50萬名新移民住在私樓。

房屋問題歷來是港府施政重中之重,如果說港人平均161呎的居住空間很狹小,那麼新移民50呎的空間是一種虐待。解決劏房的措施,只能是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縮短港人上樓時間,也縮短新移民申請資格時間,如從居住7年才可以申請,縮短到4至5年。這些新移民雖然住在劏房,但他們大多數人勤奮上進,努力工作,極少拿取政府綜援金,讓他們也盡快上樓,既可幫助弱勢社群,也可提高香港國際形象。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0916/349219.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
黃就是蝗
「理據、根據、數據」這三樣是要驗證真實、經得起互相核對,理適才能成立的。例如:如果根據、數據有誤、靠估,那麼理據還可信納嗎?[] 比如說,150*365=54750。但是,入境處好像公佈過,實際每天祗有~130人(?請覆查數字)。還曾經有過每年人數。另外"這些人士如有一半(即近30萬人)是低收入家庭" 「如」者何來?為什麼不是「如4成」「如6成」?我提問沒有說文內這些數字是高了還是低了的意思 - 嗯,「我保持中立」。我祗是想說:如果數據不準確,結論就不會準確。Garbage in, garbage out.[] 另外,「酷刑聲請留港的南亞裔人士」可以申請公屋嗎?如果不能,他們住劏房是一回事,但公屋問題就不關他們事吧?
20190928
Keith Leung
中央都開到聲直指香港啲地產霸權影響民生,宜家啲地產佬個個走出嚟轉移視線想賴晒落政府度,特區政府係廢唔代表啲地產商無錯,正正因為特區政府廢先可以俾啲地產霸權橫行。香港人都知俾暴徒嘅超市券喺邊度嚟,神又係佢鬼又係佢呢啲咪地產霸權囉。
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