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博客

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05.13 08:00 博客 屈穎妍

最近有齣台灣神劇非常火紅,叫《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容是根據2014年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及「小燈泡」血案為觸發點,以受害人家屬和加害者家屬為主線,創作出一個關於媒體、政客、司法、殺人犯、輿論審判的故事,從而引發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網絡暴力與社會仇恨。

看這介紹,是否覺得似曾相識?今日香港的對立與撕裂,今日立法會的瘋狂與墮落,不也是從一宗血案引發的輿論與政治發酵開始?

2014年,21歲大學生鄭捷在台北地鐵裡拿著水果刀和瑞士軍刀隨機殺人,造成4死24傷;2016年,台北市內湖區四歲女孩「小燈泡」在街上被隨機殘殺,兇手以菜刀把孩子斬至身首異處死亡。事後,殺人犯王景玉以思覺失調為由逃過死刑,引發社會上另一波的網絡審判。

「小燈泡」母親在事發多年後接受媒體採訪說:希望這種加害事件能夠從根去解決,而不是透過政治手段或者輿論公審,去結束另一個人的生命,恨不能解決問題。

說得真對。

無論從政者還是新聞工作者,他們的初心本該是為社會好、為老百姓好,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政客傳媒,只是不斷挑起事端、製造仇恨。看到一個火頭,不是去撲熄,而是去蔓延。逃犯條例事件,本來就是一宗刑事案,卻在政客發酵、傳媒撥火之下,演變成另一場社會暴力。

今日風風火火在立法會演戲的議員、舉機直播的傳媒,你們可曾想過,殺人者與被害人都有家人,這兩個家庭、這兩批當事人,看到事件焦點被扭曲成今日模樣,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你,輿論是一時的,但涉事家庭所受的壓力卻是一世的。殺人者的家人從此要戴上口罩隱姓埋名,社會把所有罪孽都加諸他們身上,媒體與政客利用他們的慘痛來為自己貼金增值,真正問題與死結,卻從來沒有人認真面對。

我慶幸這幾天不在港,不用為立法會的嘔心爛戲怒髮衝冠。不同群組朋友傳來各式各樣的精華片段,我隔岸觀火,看到的卻是兩個當事人家庭無助的痛。今日香港,扭開電視、打開報紙、上上網,通通都是作惡的身影,原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麼近。

原載:港人講地

https://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44476/-%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6%88%91%E5%80%91%E8%88%87%E6%83%A1%E7%9A%84%E8%B7%9D%E9%9B%A2#selected

原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