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生活

麻倉土小考

2019.04.20 23:15 生活 黃艾

「麻倉土」乃元、明時期景德鎮製瓷的優質粘土,元代稱為「御土」,明代稱之為「官土」。麻倉土最早見於文獻中,是在明嘉靖、萬曆年間。

麻倉山位於浮梁縣新正都的麻倉山,即高嶺山東北面約2公里,即今景德鎮市浮梁縣鵝湖鎮東埠以東至瑤裡一帶,因產地而得名。元代開採,至明萬歷十一年 (1583) 時枯竭。

元青花麻倉土底足二種

按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所言:「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為官土。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色。……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淨泥五十斤,曝得幹土四十斤。」元•孔齊《靜齋至正直記》卷二謂:「饒州御土,其色如粉堊,每歲差官監造器皿以貢,謂之御土窯。燒罷即封,土不敢私也。」又據已故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新園及白餛同著的《高嶺土史考》,麻倉土的使用年代不會早於「浮梁瓷局」設置之年,即1278年,但也不會晚於1322年。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條:「陶土出新正都麻侖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

元青花麻倉土底足二種

瓷友都知道,元青花與及明成化以前瓷器使用麻倉土,參考博物館藏瓷,瓷胎都有共同特徵。從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手感細緻滑膩舒適,並有軟糯的感覺。滋潤緻密、沒有乾澀感。

用放大鏡觀察元青花瓷胎的斷面,瓷胎內部結構,常有細小的縫隙,但又以博物館藏瓷排比觀察,卻發現雖然一般胎體是緻密的,但竟然也有略為疏鬆的,而坯體顏色方面,在微紅之中有泛灰白的,也有微黃的。

麻倉土瓷片斷面二種

筆者從前談過高嶺土的化學組成,為三氧化二鋁 (Aluminium oxide Al2O3) ,二氧化矽 (Silicon dioxide SiO2) 及水。而麻倉土基本礦物組成亦與高嶺土同。在功能上,二元配方加入了麻倉土,增加了三氧化二鋁的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矽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與之前一元配方只用瓷石的坯體耐溫程度僅1200℃,燒製大型器皿,易出現塌窯變形,成品率低;而麻倉土則在1700℃以下都不會軟化。

麻倉土特徵關係圖

景德鎮陶瓷學院劉楨等人尋訪麻含山故址,認為在地質構造上,它與高嶺山的花崗岩體同屬燕山期鵝湖花崗岩體,高嶺山礦區出現的岩層在麻倉山範圍內也都出現,以土質判斷,認為麻倉土即是高嶺土。而劉新園先生亦同意此點。

但實際上根據《浮梁縣誌》以及《婺源縣誌》記載,明、清時期的浮梁新正都麻倉山,即在景德鎮市瑤裡公社的瑤裡鄉瑤裡村,該處就是當日出產麻倉官土的產地。所以麻倉土並不屬高嶺土系。從原礦淘洗率來看,高嶺村的高嶺土淘洗率為33%;而按上文王宗沐的《江西大志》載麻侖土淘洗率為50%。另從使用功能而言,麻倉土呈半瓷石狀,需先粉碎始能淘洗製坯,而高嶺土則成粉塊狀。從高嶺土及麻倉土成器露胎處之坯體特徵亦不同。所以兩處雖近鄰,但卻是兩種質地不同的原料。愚見認為「麻倉土=高嶺土」一說難以成立。

放大鏡下觀察麻倉土底足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伊朗國家博物館藏元青花大盤)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