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後,董特首提出「中藥港」,計劃發展香港成為國際中醫藥中心。1999年,《中醫藥條例》建立並完善中醫中藥的規管制度。據說,董特首曾經主動接觸一個地產集團研究「中藥港」的可行性。,有關集團管理層經過兩年研究後認為「中藥港」概念不可行。儘管政府沒有對中醫投放大量的資源,但是有人認為「中藥港」提案已讓香港人知道中醫的發展前途。而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相繼開辦中醫課程,為本港中醫學發展奠基。
香港中醫藥發展已上路
另一廂,特區政府衞生署下設立「香港中藥材標準辦事處」,為常用香港中藥材制定標準、設立國際科研機構網絡以進行研究和發展工作。至2012年已制定200種中藥材標準。同年,特首候選人梁振英曾指出中醫廣泛地受到香港市民的認同和歡迎。醫管局當前有16間三方合作的中醫診所,每年應診人士近100萬。正式上任後,成立中醫藥發展委員會委員會,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擔任主席,來自中醫、中藥、學術、科研、醫療等界別代表以及業外人士組成。《2013年的施政報告》將中藥列為本港六大支柱行業的其中一項。
《2014年施政報告》預留一幅土地作中醫醫院之用。而醫管局亦在公營醫院住院部開展「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為發展中醫醫院吸取營運及規管方面的經驗。《2015年施政報告》將籌劃一所由衞生署管理的中藥檢測中心,專責中藥檢測科研,為中藥安全、品質及檢測方法建立參考標準。中藥檢測中心亦會將《香港中藥材標準》及中藥檢測的參考標準推廣成為具權威性的國際標準,推動本港中藥業邁向國際。此外,於2015年11月正式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與食物及衛生局和衛生署合作中醫藥研發。一言概之,香港中醫藥的發展已上路,路不易走,但前景卻是光亮的。
中醫基礎理論管治香港
眾所周知,本港西醫已達國際水平。中西醫合作,似乎已是許多人的共識。然而,仍存不少的分歧。以最棘手的癌症治療為例,有西醫主「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即西醫治療,中藥調養。而亦有中醫認為應「中醫為主,西醫為輔」,即中醫治療,西醫則負責外科檢驗。無謂爭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便是好貓。中西醫應如何協作該由專業分工與合作來定。
在此,我想說卻是中醫基礎理論為我們指出了管治香港的方向。
中醫基礎理論中的「陰陽學說」認為,陰陽必須依存,不能離開而單獨存在。隨時制約對方,達到動態上平衡。「建制」為陽,「反對黨」為陰。雙方缺一不可,故不必意圖根除。香港病了,陰陽失調。過去十數年,香港「陰盛陽衰」,感受陰寒之邪而久病未癒,逐漸損傷機體的陽氣。由於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養,如今出現了「陽偏衰」,即虛寒證。機體的脾陽腎陽不足,陽虛無法克制陰邪,陰邪相對偏盛。幸是次「人大釋法」對陰寒之氣有所遏制之效。
須以五大系統調和發展
西醫將人體看成可以分開組合的模組;中醫視人體各臟腑為缺一不可的整體。中醫基礎理論中的「藏象學說」將人體分為五系統︰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大系統各具功能,卻相互依存。其中,心系統最為關鍵,一旦停止心跳,便宣告死亡。在香港整個機體中,「教育」為心系統、「社會」為肝系統、「經濟」為脾系統、「政治」為肺系統、「科技」為腎系統。「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教育,可溫熱推動社會發展;肝主情緒,只有社會調達舒暢,才不會形成瘀結;經濟具承載生成的作用,經濟發展是施政穩定的前提;政治具宣發肅降,言論自由可宣發而法規法紀能肅降;腎生肝,科技推動社會發展。五大系統調和發展,香港機體得安康!
你或許會認為此乃胡言亂語,那是因為你的認知不足。常聽人批評中醫欠缺科學性,此乃表象。中醫是幾千年來中國古人對宇宙萬物觀察,不斷總結驗證的科學成果,其中蘊藏無窮無盡的智慧。我可以肯定,用西醫方法切出香港,香港不能獨活,必死!
最後,喜聞有心人正籌組青年軍為香港增加陽剛之氣。亦聞一班有心的律師們有意籌組「法學會」推廣基本法教育,已有滿腹計劃,但仍待落實……
執業大律師、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
丁煌
原載:堅料網
http://kinliu.hk/blog/34025
圖:互聯網圖片
http://old.hnyzy.cn/homepage/jnjd/default.aspx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