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古稱波斯,公元16至18世紀時,波斯人曾在現伊朗地區建立了強大的薩法維帝國,國勢延綿230年。 薩法維帝國覆滅後,伊朗長時期被外族輪番統治,到了近代更一度淪為俄及英帝國博弈的地區。因此之故,區內戰火連綿不斷,百姓顛沛流離,貧苦不堪。第一次大戰期間,伊朗地區因為盛產石油而成為參戰列強的必爭之地,伊朗人慘上加慘。
1921年,波斯人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其後建立巴列維王朝,改國名為伊朗,伊朗人近200年的復國夢終於成真。1941年,禮薩.汗之子穆罕默德.巴列維繼承王位,實權執政。美國為了控制伊朗的龐大石油資源及保持其在中東的勢力,大力扶持巴列維國王為其區內的代理人。
1951年,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選出摩薩台議員出任民選首相,代替巴列維國王治理國家。摩薩台政府上台後,推行了一系列有益國民的措施,深受民眾愛戴,但卻在兩年後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所策動的政變推翻。他的「死罪」就是背叛美國,把美英在伊朗所佔有的石油資源收歸國有。美國改而扶植聽話的巴列維國王復辟,利用他為槓桿,把伊朗以致整個中東的石油牢牢掌控,從而操縱世界經濟。巴列維國王復位後,在外交及石油政策方面當然是對美國言聽計從,以贏得美國對自己的支持,但他在內政上卻是相當的開明。
親毁富足生活 人民追悔莫及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實施內政改革,利用所賺來的豐厚油元在全國推行農、工業現代化、土地改革、婦女擁有選舉權、全民教育、工人參加分紅等進步措施。不多久,伊朗的綜合國力便直線上升,而國民也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富足生活。但另一方面,巴列維國王也因推行改革的需要而實行政治管控,不允許知識份子與中產階級隨便批評政府,引來很多反對聲音,其中大部分來自在改革中獲益最多的中產知識份子。
1975年,我前往英國塞薩斯大學讀書,期間認識了不少來自伊朗的同學。所有這些伊朗同學都表示,只要他們能考上大學,無論是去哪一個國家、修讀哪一科,國家都會負擔他們的旅費、學費、生活費、雜費等全部費用,條件就是不能批評政府,還要在畢業後要回到伊朗報效國家,否則就要償還所有費用。那時,我及其他不少香港學生都是半工讀生,時刻都要為學費與生活費張羅,對伊朗同學們的待遇自然是羡慕萬分,恨不得身為伊朗人。1978年,我回到香港工作後還常常引用這個例子來說明伊朗人有多幸福。
1979年,伊朗伊斯蘭宗教領袖霍梅尼在巴列維國王一手培養出來的中產知識份子的支持下發動革命,巴列維王朝覆滅,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海外。霍梅尼掌權後,一心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治國,反過來殘殺曾大力支持他推翻巴列維國王的中產知識份子,巴列維國王為伊朗所培訓的如科學家、工程師、會計師、 醫生等棟樑人才一下子被屠殺殆盡。至於曾在巴列維王朝任職的官員以及軍隊的將軍們更是必宰的目標,一個不留。這時候,倖存的伊朗人開始明白,他們在巴列維王朝時的生活原是那麽的幸福,但卻追悔莫及。可是他們連發夢也想不到的是,厄運原來才只剛開始。
以古鑒今 願港勿步伊朗後塵
1980年9月,伊朗的世仇伊拉克抓住伊朗自我折騰已差不多、軍隊中的軍官也被殺了個清光的時機,突襲伊朗。伊朗國力在巴列維王朝時本來比伊拉克強兩、三倍,但此時兩國力量逆轉,伊朗遂被伊拉克打得七零八落,面臨滅頂之災。霍梅尼最後無計可施,唯有連十來歲的大孩子也推上戰場,充當炮灰。
兩伊戰爭打了近8年,打得伊朗全國白骨累累,寡婦遍地,恍如人間煉獄。此時,伊朗人就更加悔不當初,恨自己為什麼當年要親手把國家從天堂拉進地獄。此後,霍梅尼政權因為其反美的立場被美國利用經濟制裁的手段打壓,幾十年來奄奄一息,國民幾乎與世隔絕,多年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近美俄反目,美國為了解決敘利亞亂局及圍堵俄羅斯,不願再與伊朗糾纏,才匆匆把對伊朗的經濟制裁有限度地放鬆。
香港人在回歸後過了近19年繁榮安定的幸福生活,有些人開始覺得幸福是必然的事,享不足惜。讀史可以明理,以古更能鑒今,回看伊朗人在近幾十年所走過的路,覆轍清晰可見,希望大家都能讀懂當中的道理。
但願香港永遠也不要重蹈伊朗的覆轍!
原載於堅料網
http://kinliu.hk/blog/1455604702/20980-cf647540b53a55692345061a197f2a29
原圖:
http://sputniknews.com/middleeast/20160509/1039321855/iran-kuwait-rally.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