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去年盈利高達130億元,但根據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最新運算結果,仍然決定今年6月起加價2.7%,這亦是港鐵連續7年加價。
表面上,今次調整後平均每程只加價2毫,但以現時由旺角過海到灣仔為例,成人八達通收費高達11.9元,若由天水圍到中環更盛惠27.2元,小市民怎能不肉赤? 坊間推算港鐵今年車費收入將增加逾4億元,賺大錢仍向乘客「開刀」,各界當然怨聲載道。更諷刺的是港鐵加價與服務水平不成正比,不少乘客抱怨在繁忙時間,於主要轉車站最少等兩至三班才勉強擠上車,全程如「沙甸魚」動彈不得。一旦運氣不佳,遇上頻率愈來愈高的訊號故障延誤,更加苦不堪言。
有加無減 難以服眾
針對港鐵票價年年加,政府表示會敦促港鐵推出車費優惠及提升服務,同時要求提前一年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事實上,一個「有加無減」的機制,確實難以服眾,有經濟學者更關注每次加價引致的通脹,將是帶動下年票價加幅上升的因素之一,或會造就「循環加價」。
香港近期多項經濟數據都有轉差趨勢,不少企業計劃凍薪裁員,打工仔首當其衝。筆者呼籲港鐵在獲得政府以鐵路為骨幹發展的政策傾斜時,理應承擔社會責任,於調價時配以優惠,減輕市民負擔。長遠而言更應完善機制,包括成立「車費回贈基金及改善設施基金」,引入「盈利指數」以避免在巨額盈利下仍再掀加風等。畢竟港鐵是公用事業,除了有企業發展雄心,更要有苦民所苦的良心。
圖:文匯報
http://news.wenweipo.com/2016/04/24/IN1604240043.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