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高、租金高,長期遭人話柄。港府為免民怨過大,過去5年多不斷推出遏抑樓市措施,著名的「3D辣招」因此誕生。時至今日,樓市在港府行政干預下,變得一潭死水,成交量創下歷史新低,物業市場被嚴重扭曲,樓價終於從高位下調了10%至15%。
如果要評論港府施政,幾乎可以肯定打壓樓市措施較少反對聲音。反對派也是「凡是派」,凡是政府推出的政策,就一定投反對票,就算是直接關乎香港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大型基建工程,一概也以拉布方式作出反對。唯獨是遏抑樓市措施,議會裏似乎聽不到各黨派的反對聲音,難怪梁振英政府一直不遺餘力地打擊樓市,「3D辣招」推出5年多了,仍然堅持不減辣,連作檢討也欠奉。
香港議會的尊貴議員們,他們都把政治擺在第一位,經濟民生早已放於兩旁。不管物業市場成交有多萎縮和反常,從事相關行業者面臨的失業或裁員有多嚴重,總之就是不撤招,似乎樓價不下跌3成或以上,就對不起未買樓者。這樣的思維充斥整個社會,港府高官和社會各界人士,均認同此觀點。也可以說,今天香港的房屋問題,已經演變為買樓問題。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如果要讓人人有自置居所,那麼香港樓價一定要很低,低到所有打工仔都買得起的地步才行。這樣的話,將會出現不同階層的交替情況,無樓者成為有樓者,而相當一部份的有樓者卻會變為無樓者,因為他們的房子將成為負資產而被銀行沒收,結果人人擁有自置居所的目標,最終還是淪為空談。
國內大城市同樣面對樓價高企的問題,如果比較十年來兩地房價升幅,內地大城市(如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升幅按比例均比香港高很多。然而國內民眾反高樓價的情緒並沒有那麼嚴重,就像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那樣,樓價同樣高於市民負擔能力,可是他們選擇努力工作和積極儲蓄,最終很多人達成置業願望。而這些勤勞的中年人,今天就是年輕人的置業靠山,也就是我們口中的成功「靠父幹」。
筆者比較欣賞內地政府的房屋政策,碰上樓市不振,毅然作出救市措施,救樓市也是救經濟;當市況過熱,如現今一線大城市房價急升幾成,立即採取相應措施遏制樓市。從經濟角度看,這種果斷的施政方針最為有利,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同樣也符合香港的經濟發展。
不是要幫地產界講好話,客觀地分析,目前香港經濟走勢疲弱,救一救經濟,幫一幫各行業乃無可厚非。改變一成不變的頑固思想,並非要當局撤銷樓市辣招,但檢討一下逆周期按揭措施,應該是適當時候了。
圖:NOW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