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熱議的「一帶一路」貿易策略,不單涉及國家經濟地位的改變,也影響著全球貿易結構的變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交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提到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這對港人來說,意義重大,令人鼓舞。
事實上,現屆特區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致力抓緊「一帶一路」的契機,奈何反對派諸多挑剔,一時稱特區向中央「獻媚」,一時稱「一帶一路」遙不可及。但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不見香港住房及經濟轉型等發展不順暢,皆因個別政府部門實行「鴕鳥政策」,到頭來證明「看得不夠遠就會出事」,如今反對派對「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冷言冷語,反而暴露了政客們鼠目寸光的窘態。
畢竟香港地方小,當年「改革開放」造就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經濟騰飛,如今「一帶一路」相當於國際版的「改革開放」,特區政府及整體社會更應該融入到整個大中華,以國際的視野去思考自身的未來發展,才能在國際大舞台上,站得住腳,綻放光芒。
為免港人誤信惡言,錯失良機,特區政府在闡述「一帶一路」的構想時,亦宜採取更多變、更順耳的方法。與其老是喋喋不休地說「一帶一路」四個字,可否改用「帶路」、「尋找出路」等不同演繹?鮑魚多吃也會悶,豆腐都有幾百種做法,適當的轉變和包裝,或許更能啟發香港市民,尤其是新一代,瞄準時機,乘勢發展。
圖: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8/26/AY1508260001.htm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