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走過亂世的陳欣健

2016.03.13 11:00 時事 屈穎妍人物專訪系列

近年香港年輕人流行一句浪漫口號:生於亂世,有種責任。今日香港,真的處於亂世嗎?勇武的口罩客,又願意負上責任嗎? 導演陳欣健,1965年加入警隊做見習督察,那年代做警察,天天與死亡擦身而過,名副其實是亂世過來人,今天,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年輕人,什麼才是亂世?為什麼不能用暴力?

過來人告訴年輕人

「我未出學堂已經歷66年天星小輪加價引發的社會騷動,那時我在九龍城大隊負責晚上佈防工作,就像你們看到旺角當晚拿著盾牌那些。」 「畢業後,又遇上紅磡青洲英泥廠罷工、西頭村(九龍城寨)拆遷事件,我在平息村民與寮仔部的糾紛時被一個女人用玻璃割傷手,流好多血,就像今次的受傷記者一樣。」 「暴動前夕,我是九龍城輕型攻擊隊伍其中一員,個名好聽,說穿了其實是一隊沒受過防暴訓練的雜牌軍。有次在土瓜灣接到線報,有人聚集叫囂,放火燒大排檔,我們奉召到場。當時我們只得十幾人,對方卻有二百多人,我們一到埗已經石如雨下。當時全香港未開過一槍、未放過一回催淚彈,於是我們只能拿著警棍、盾牌還擊。」

擲石奇招平暴動

「有個沙展助手給我獻計,說不如跟暴徒鬥擲石,於是我們拿了放防毒面具的麻包袋,跑到附近地盤拾石頭。一、二、三,擲!沒想到石頭一落地,人群火速散去,原來他們以為石頭是催淚彈,結果我們成功驅散人群,並衝前拘捕了許多人。接著的事情十分血腥,當晚被拉回警局的人,下場都好慘,由拉上車打到返差館,落車打到去報案室,報案室再打到去拘留所……我絕對相信,當中一定有好多無辜的人。所以,我很不齒今日旺角那些暴徒,他們蒙著臉怕被人拉,卻連累很多跟在後面不知就裡的人被拉了,這算是正義嗎?」

見證沙頭角槍戰

亂世中,暴力是司空見慣,死亡更近在咫尺。1967年,陳欣健正式加入PTC訓練營(PTU前身)成為藍帽子,當時的校長是葛柏,印象最深就是用耳朵見證7月8日香港警察與大陸民兵在沙頭角的槍戰,當日有5名警察死亡,陳欣健一位好友同僚佐治正身處其中,他們一直在黃大仙差館聽著無線電,與前線同歷生死一刻。 「因為民兵火力太猛,上級決定撤退,當時管新界的外籍副警務處要求前線撤退,還叮囑他們收起英國國旗一起走。我好記得當日他與前線主管的對話,一個說:『Don’t forget the flag.』現場那個回話:『Fuck the fucking flag!』,這兩句話可圈可點,盡見一個前線與坐在指揮部的長官的不同心態。」

對暴力深惡痛絕

「沙頭角死了伙計沒多久,又輪到我碰上打鼓嶺事件。當時我帶著小隊處理華界與英界兩邊的糾紛,我們前面是民兵,民兵後面有拿著機槍候在戰壕的解放軍。我們夾在中間,後面是啹架兵、裝甲車,任何一邊贏我們都死定了。當時有指令叫大家千萬別開槍,忽然,不知是誰太緊張,嗖一下開了發催淚彈,還正正落在對面解放軍的戰壕。我心想,死定了,誰知,感動一幕出現,我看到那三個解放軍孭著機槍離開戰壕往後退,那一次,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 陳欣健是亂世過來人,深痛暴力之害,沒想到,歷史竟在幾十年後再重複。 「我沒有立場,沒有政治取態,六幾年我跟左派在街上打,所以你不可以說我是左膠。我相信中國的乾坤,這世界有忠必有奸,有善必有惡,有天使就有魔鬼,你不可以忽略他的存在,只是過去他們一直沒走出來。」

請正視內地的改變!

正如1967年後出現的ICAC,不單只是捉貪污,同一時間還做反貪教育。所以,拘捕與教育是要雙管齊下,才能避免魔鬼再次坐大。陳欣健認為,讓下一代看到中國的改變,正是今日香港最缺的歷史教育。 「七幾年我和太太返上海見她爸爸,我送他一條美國煙,一個六十幾歲老人家,拿著那煙在哭。那時是冬天,他一家人全跑到我的酒店房間洗澡,就是因為家裡沒熱水……到今日,他們的生活比我們還要好,今日中國是不是暴政呢?絕對不是。他們有沒有寃情呢?日日都有。國家這麼大,人這麼多,如同大象轉身,總要慢慢來。」

香港需建設非自殘

「香港人始終好叻,你看今年全國最賣座的賀歲片頭三位,都是香港導演,證明香港人生存意識仍很強,轉數也快,為什麼我們不把這特有的能力用在建設,偏要走上自殘自毀之路?」 與其摧毀,不如建設,陳欣健說相信,這世界不獨只得藍和黃,最多的,其實是灰色。 撰文:屈穎妍 圖、片:HKG報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