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互信為名,抗爭為實

2016.03.04 08:20 時事 讀者投稿

一個有基督教和天主教背景的,以「互信」為主題的研討會快將舉行。在今天的香港,政府與市民之間,市民與市民之間,的確需要重新建立互信,我們理應歡迎這類的研討會。可是細看研討會的宣傳資料,不禁使人頓起疑團。

早有立場的研討會?

首先研討會的題目是:「衝突以後,我們還可互信嗎?」合辦研討會的團體把年初一晚的事件稱為「衝突」,而在介紹內文中形容為「年初一爆發罕見的警民流血衝突」。兩個人口角是衝突,雙方激烈爭執也是衝突,還有因涉及利益而引起衝突。衝突可以是小事開始,但亦會演變為嚴重事件。當晚旺角發生暴力傷人,多人送院治理,有人縱火,焚燒的士,擾亂治安,損壞公物等罪行,稱之為「衝突」實在是輕描淡寫,視若無睹。若不說當晚是暴動,輕一點可說是暴亂,更輕的可說是騷亂。為何偏要說是「衝突」呢?合辦的團體持定這樣的觀點,是否早有偏見和政治的立場?互信是互相信任,這怎能叫人信他們呢?

其次,一看講者名單:戴耀廷、曾醒祥、夏志誠輔理主教、袁天佑牧師,又是相熟的一些人,他們的言論眾所周知,毫無新意。一個講題提及「從雨傘到魚蛋」,乖巧地避開「革命」兩個字,但呼之欲出,聽見的人都能會意。誰會用這樣的字眼形容「佔中」和「旺亂」呢?豈不是圈中人麼?講題好像是客觀的研討,但以講者過去所鼓吹的行動,不難想到他對「抗爭思維」的肯定。有了既定立場及前設,「互信」只是呼籲出席研討會的人相信他們。

沒有選擇空間的問題

另一個講題是:「你會『隔岸觀火』,定係『阻人勇武』?」我想講者所說的「隔岸觀火」,不是指當晚在電視機前看見暴力和縱火場面的市民吧!我想講者所說的「阻人勇武」,不是指當晚維持治安執法的警隊吧!當然不是。講者提出兩個可能性叫人選擇,一靜一動,但真的有選擇的空間麼?為甚麼只有他所指定的兩個可能性?他作了前設,若跟著他的思維,只會達到他預定的結論。這樣誤導的「洗腦」方式研討,怎能產生「互信」呢?

四個講題中兩個談及「抗爭」,連大眾所認同的「非暴力」,也與「抗爭」掛鈎。最後的一個題目「修和與互信」本來使人欣慰並存有盼望,但從講者過去一貫立場的言論來看,恐怕只是點綴而已。看研討會的內容和講員的定位,只能說這個研討會的目的,是互信為名,抗爭為實。

作者:余也信 圖:基督教媒體「信仰百川」 http://faith100.org/%E6%B4%BB%E5%8B%95%E6%B6%88%E6%81%AF%EF%BC%9A%E3%80%8C%E8%A1%9D%E7%AA%81%E4%BB%A5%E5%BE%8C%EF%BC%8C%E6%88%91%E5%80%91%E9%82%84%E5%8F%AF%E4%BA%92%E4%BF%A1%E5%97%8E%EF%BC%9F%E3%80%8D%E7%A0%94%E8%A8%8E/29895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