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熙攘近半年、並在選舉前一個多月釀成政治化風波的中小學全港性系統評估(TSA) 隨著區選結束,終於暫告一個段落。由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在立法會提出「要求盡快取消小三TSA,並就小六及中三TSA進行全面諮詢及檢討」議案遭立法會否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總結發言時稱,TSA是全港性的客觀評估,不能輕言取消,但當局亦關注過度操練的文化,強調制度不會用作評估學校的工具,亦不會以TSA成績作「殺校」指標。
周四的立法會討論歷時五個小時,除了陳偉業的議案外,另有四名泛民議員提出修正案,但也全遭否決。二十多名議員發言時,都連珠炮發指責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不體察民情,以錄音機方式自說自話,令教育界民怨沸騰。
議員促官員正視問題,忌馬虎
TSA雖然得以保留,但各議員在會提出的批評值得關注。陳偉業表示,教育局最初實行TSA時,已有學者預料會引發學校問題和學生壓力,過去幾年亦屢受批評,他更形容「家長和學生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狠批吳克儉在發言中多次強調輕鬆愉快學習,是在學生和家長的傷口上灑鹽。
曾多次就TSA公聽會時同吳克儉「過招」的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大輝則不滿教育局工作馬虎,諮詢也是例行式進行,對相關問題視而不見,以致TSA最終引發出政治風波。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TSA事件已由星星之火燎原為大火,所謂的低風險評估已演變成學生及老師心中的高風險考試。他稱TSA令學童失去娛樂,沒有時間再看兒童電視節目,人人都在補習社。
民建聯議員李慧琼也承認,曾眼見TSA題目過於艱深,小三女兒「做到皺晒眉頭」,令她感氣憤。但她稱作為議員,要考慮取消TSA是否對學童有益,認為不應輕言取消,而操練文化與家長心態有關,取消TSA未必可以杜絕。
TSA旨在評估,以便改善教與學
吵鬧了大半年的TSA 是教育局前身教育統籌局委託考試及評核局於2004年推行的「全港性系統評估」(簡稱TSA),目的是為了協助學校及政府了解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一般水平,並根據所得資料,制定改善學與教成效的校本計劃和教育政策。學校可參照該校與全港成績的差異,了解其學生在上述三科的基本能力水平是否達全港水平,並因應學生的強、弱項而施教。
所以,教育局要求除當天缺課學生及國際學校之學生外,每年全港所有就讀小三、小六及中三的全日制及半日制學生均須參加評估。TSA是一個由中央施行的評估,主要以紙筆形式進行,每年施行。主要評估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完結時能否具備基本能力,只計算每校具備基本能力學生的百份比,而不會計算和公布個別學生所得的分數。而評估後的報告,分別提供全港學生整體表現的資料和各學校學生整體表現的資料。
這種中央式評估制度本來問題不大,但在落實過程卻出現偏差,比如表現較差的學校為了推高整體評分,額外增加功課和加強操練,導致學生和家長思想負擔和壓力增加,尤其是一些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而壓力爆煲,拒絕返校等現象。
教育局於去年4月曾推出TSA優化措施,包括取消向小學發放達標率,惟教協調查發現,約六成教師認為優化措施無助減少補課和操練,六成半教師反對繼續推行TSA。教協於是在今年6月以「TSA嚴重影響教學的正常生態」,建議教育局廢除。
吳克儉:TSA助及早識別和支援
但教協的建議非一面倒的支持,不少學校認同TSA數據對回饋「學與教」的重要性,支持保留,但認為有助學校取得報告後,調整課程及教學策略,又強調學校毋須為應付TSA而改變教學及評估方法,亦不應以機械式操練為師生增添不必要的工作量和壓力。
吳克儉解釋TSA有助學生打好基礎,「萬丈高樓從地起」,一旦取消,及早識別和支援就會消失。他認為操練問題並非全因TSA引起,現時情況愈演愈烈,須正本清源。他說,上月底已向學校發出通告和指引,要求學校正視操練和功課繁重的問題,包括與學校領導層作聚焦討論、家長和學校間成為透明夥伴關係等,希望能消滅操練問題。
可見,雖然TSA在執行上出現偏差,但不等於TSA本身有問題。從這次爭議風波及其最後遭到否決的過程顯示,很多情況都是事在人為,官員完全可以在爭議聲中聽取不同的意見,吸取教訓,並及時吸納有益的建議,及時糾正,令政策在落實中更合理。
圖:無綫新聞截圖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