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日本施行了《文化財保護法》,將日本文物予以列管保護,其中分為「有形重要文化財」、「無形文化財」等共八大分類。我們常看到的實體物質就是屬於「有形文化財」的部分。其中又分為「重要文化財」、「登錄有形文化財」及「其他」 三種。只有特別珍貴的文物方可被政府認定為「國寶」,「重要文化財文物」等,而古老建築物等則認定為「登錄有形文化財」。迄今登錄的「國寶」有1,085件,「有形重要文化財」有13,057件 (含建築2,445件) ,「登錄有形文化財」有10,516件。 在日本官方認可的1,085件國寶級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國瓷器,八件中有五件是宋代茶盞,含一件「油滴盞」、一件「剪紙貼花牡丹紋盞」和世上僅存的三件完整的「曜變天目茶碗」。另外有青瓷三件,包括一件宋代「龍泉直頸瓶」,一件宋代「鳳耳瓶」與及一件元代「龍泉褐斑玉壺春瓶」。
筆者從前有談過在日本大阪藤田美術館 (Fujita Museum, Osaka) 所藏之一隻南宋建窯「矅變天目茶碗」 (Yohen Tenmoku Chawan) ,此碗高6.6cm,口徑12.3cm,內、外壁都結滿藍晶,世上僅此一例,所以瓷友褒稱之為「天下第一碗」。此碗源自江戶時代 (Edo Period 1603-1868) 德川家康 (Tokugawa Ieyasu 1542-1616) ,大正七年 (1918) ,藤田平太郎男爵 (Heitaro Fujita 1869-1940) 以53,800日圓購得。是他的後代藤田傳三郎男爵 (Denzaburo Fujita 1841-1912) 創立的藤田美術館裡其中一件鎮館之寶。在1953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 但日本大部分瓷友,卻認為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Seikado Bunko Art Museum) ,於1951年度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的「稻葉天目碗」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碗」。此碗高6.8cm,口徑12.2cm,曜變光暈比藤田美術館品一隻更為絢麗,有「碗中宇宙」美譽。筆者在此不敢作評論,因為兩隻「曜變碗」都讓人望之目眩頭暈,迷失理智,簡直口定目呆,不知所措,缺乏了判斷能力。 靜嘉堂的這隻宋代建盞也本是德川家所有,後流入稻葉家;稻葉正成 (Inaba Masanari 1571-1628) 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德川幕府時代 (Tokugawa Bakufu)時的大名領主。故又名「稻葉天目」。後落戶小野家,1924年小野哲郎 (Ono Tetsuro) 將這隻「曜變天目盞」送拍,最終以16.7萬日圓售與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oration) 的岩崎家。資料說當時的16.7萬日元可購125.25公斤黃金。1924年是我們的民國十四年,根據民國十四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以31.25克為一両,一公斤是32両;就是當時的三條十両「大黃魚」加二條一両「小黃魚」了。125.25公斤就是4,008両,一兩的「小黃魚」,可兌30個大洋。當時150個大洋便可在北京買一個200平方尺左右的四合院;4,008両豈不是可以買800個這樣的四合院共16萬平方尺? 以今天北京房產價格,四合院一般約需人民幣15萬一平方米。那麼以1924年的16.7萬日圓的購買力放在今天,這「曜變碗」豈不值個天文數字? 直到1940年,三菱商事第二代社長岩崎彌之助 (Iwasaki Yanosuke 1851-1908) 和第四代岩崎小彌太 (Iwasaki Koyata 1879-1945) 合力創立了以收藏古籍聞名的靜嘉堂文庫美術館,但這件瓷器,卻是靜嘉堂的鎮館之寶。 第三隻完好的「曜變天目碗」日本國寶,就是京都大德寺 (Daitoku-ji) 龍光院 (Ryokoin) 收藏,高6.6cm,口徑12.1cm ;在1951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有「幽玄之美」之稱的曜變建盞。此盞外壁無曜變斑,但盞內卻滿布油滴狀曜變斑,此茶盞原屬大德寺創建者江月宗玩 (Kogetsu Sogen 1574-1643) 所有,後傳至入龍光院。大德寺是日本極為出名的佛教禪宗寺院,建於1325年。收藏曜變天目的龍光院,並不對外公開。龍光院是日本戰國名將黑田長政 (Kuroda Nagamasa 1568-1623) 安葬之所;「黑田」就是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 1537-1598) 的謀臣「官兵衛」黑田孝高(Kuroda Yoshitaka 1546-1604) 的一家。龍光院中供奉著黑田家歷代祖先神位。龍光院也是「茶聖」千利休 (Sen no Rikyu 1522-1591) 的茶道中心,除這隻曜變天目建盞外,院中收藏的其他茶器,全是數百年傳承的珍貴文物。 「建窯油滴茶盞」是僅次於曜變的名品,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Museum of Oriental Ceramics, Osaka) 收藏之一件高7cm,口徑12.3cm,足徑4.3cm的宋代建窯油滴茶盞,於1951年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此盞內、外黑釉,表面密布油滴狀結晶藍斑,油滴而有「曜變」的效果,望之如一陣銀雨淋牆,瞬息又金日藍雲,變幻萬千。 此盞在桃山時代(Momoyama perio 1573-1603)歸豐臣秀吉 (Toyotomi Hideyoshi 1537-1598) 的外甥豐臣秀次 (Toyotomi Hidetsugu 1568-1595) 所有。此後落入大收藏家安宅英一 (Eiichi Ataka 1901-1994) 手中,安宅專收瓷器,當年他曾在自家公司專門設立一個瓷器收購部門。1977年安宅經營石油生意虧損破產,遂以藏品抵債。1980年3月,債主住友集團 (Sumitomo Group) 把此盞連其他藏品捐獻給給大阪市政府,此盞才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落戶。 至於建盞的淵源和燒製各種釉面效果的技術要求,筆者從前已在〈從天下第一碗說起〉(可按此重溫文章)談過,不贅了。 茶盞中還有一隻日本國寶,就是京都相国寺 (Kyoto Sogokuji) 承天閣美術館(Sotenkaku Art Museum) 所藏的一隻「宋代吉州窯玳皮天目散花紋茶碗」,也就是我們慣稱之為「剪紙貼花紋」的茶盞。此盞高6.4cm,口徑11.7cm,足徑3.5cm。在1953年被指定為國寶。日本人稱此茶盞為「玳皮天目」,「玳皮」就是「玳瑁釉」之意。此盞本由萬野記念文化財団的萬野裕昭 (Hiroaki Mano) 擁有,在他創立的大阪萬野美術館 (Mano Art Museum Osaka) 展覽。1998年萬野裕昭以九十六高齡逝世,他去世之後,萬野美術館又遇上財政危機,後於2004年閉館;其中大部分藏品包括此盞捐贈給京都市上京區的承天閣美術館。 日本人對青瓷也情有獨鍾,東京品川的「公益財団法人 アルカンシェール美術財團」 (Public Interest Foundation Corp Arkansasu Fine Art Foundation) 便藏有一隻高23.5cm,又在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的南宋龍泉窯青釉直頸瓶。此瓶通體粉青色釉,釉面潔凈無瑕,渾然一色。日本人稱此瓶為「青磁下蕪形瓶」,所謂「下蕪」,系指瓶腹似大蘿蔔。東京群馬縣 (Gunma) 的「原美術館」(Hara Museum of Art) 是アルカンシェール美術財團的屬館,這隻青瓷瓶,便在此展覽。 另一隻藏於大阪府和泉市 (Izumi) 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Kuboso Memorial Museum of Arts) 的南宋龍泉窯,日本人稱之為「青磁凰耳花生銘万聲」的「青釉鳳耳瓶」。高33.6cm,於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在傳世的宋代龍泉窯青釉鳳耳瓶中,以此瓶釉色最美。 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Museum of Oriental Ceramics, Osaka) 的龍泉窯青釉鐵斑玉壺春瓶,高26.9cm,195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但卻不是宋代的,是元代的。此瓶通體內、外青釉,釉面點黑褐斑。元代龍泉窯青瓷上的褐斑雖看似不規則點染,但實則都有一定規律,參看傳世之青釉褐斑玉壺春瓶,褐斑位置幾乎一樣。「青釉褐斑瓶」,日人稱之為「飛青磁花生」,拍賣會常有相類的「飛青磁」瓷品上拍,日人到今天仍然追捧。 此瓶為江戶時代 (Edo period 1603-1868) 大阪富商鴻池善右衛門 (Kounoike Zenemon) 舊藏,後為大收藏家安宅英一所有。此器在日本被譽為「飛青磁之王」。聞當時安宅英一既耗巨資,又花十年時間,才如願以償將此瓶收入囊中。後安宅破產,舊藏間接捐贈給大阪市政府,所以此瓶後來和另一國寶「宋代建窯油滴茶盞」一併藏於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題外順帶一提,全世界公認之87隻汝窯器,其中一隻「汝窯水仙盆」,也藏在東洋陶瓷美術館,也是安宅英一舊藏。 自室町時代 (Muromachi era 1392-1572) 以降,日本的陶瓷欣賞和收藏,受茶道影響,以清、雅、逸為最高審美標準,導致追求簡單、撲素、有禪味的宋瓷為時尚。日本把不是本國的東西定為自己國寶,這個仰慕及接受比自己強的性格,和對文化藝術靈性追求的胸襟,值得學習。外國瓷友每談到這八件名瓷,皆譽之為世界瑰寶 (Treasure of the World) ,反而國內有些瓷友,卻鼓吹要日本把這八件「日本國寶」,尤其是三件「曜變天目碗」,回歸我國,是否出於狹隘的民族主義,還是要重啟曜變天目碗的燒製機制,則未可知了。 圖:作者提供(頂圖為日本三大曜變天目國寶茶碗)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