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専家一面倒的唱跌聲中,樓市軌道轉向幾乎已成定局。究竟樓價會否如一眾專家的預期,大跌兩成至三成,可能還是言之過早。大家可以從未來幾個月的樓價指數裡看出端倪,如沒意外,指數每個月只會下調1%左右,因此相信在短期內,樓價出現大跌的機會仍然很微。
然而,當各位打開報章雜誌看一些地產新聞時,肯定到處可見樓價下跌一至兩成,甚至三成的成交個案報道,而準買家去市場尋找筍盤時,卻會因為找不到跳樓貨而為之氣結。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只能告訴大家,這就是內行人跟外行人的分別。
低價成交是媒體炒作焦點
未買樓的人總希望樓價多跌一些,讓自己可以尋到心頭好。在主觀的意識形態下,對於那些大跌的言論和低成交價報道,自然是深表認同,從而忽略了一些客觀的事實。其實行內人就會知道,那些超低的成交個案只是寥寥可數,因為是媒體的焦點所在,所以大家看不到那些篇幅較小的高價個案。
當然,假如後市一直被看淡,如政府常常警告市民,又要加息又增加供應,還有經濟前景悲觀等等不利因素之下,買家都選擇不買樓或遲些買樓,樓價難免會一跌。不過目前樓市並非沒有購買力,在政府「3D辣招」仍然生效時,新樓市場成交依舊暢旺,大家不能否認的是,樓市的確存在剛性需求。
筆者經常說,政府出手救市,就是樓價下跌之時,也可以說當供過於求時,樓價便有機會下跌。今天當局還在利用辣招綑綁二手樓供應,加徵重稅趕走外地買家,仍在購買時間等待供應來臨。在如此情況下,樓價又怎會大跌?
恐慌心態致不敢趁低吸納
猶記得2002年,當時沒有地產辣招,政府宣布暫停居屋供應和減少興建公屋,市場仍然供過於求,那時的樓價跌至谷底,買家如果選擇那個時候買樓,他們肯定個個中了六合彩。可惜,在低位懂得入市的人始終很少,這一點樓市跟股市很相似,恐慌的心態使人們不敢趁低吸納。
如今特首和財金高官口徑不一,政策各自表述,顯然,他們對於樓市走勢持不同看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樓價似乎難以大跌。那麼,究竟甚麼時候樓市才是最低迷呢?
假如有一天,政府內部意見一致,像當年一樣宣布減少樓宇供應,取消所有地產辣招,那麼就是淡友們渴望的日子來臨,到時千萬要把握入市良機。不過,歷史往往難以重演,這個日子會不會再來,真是天曉得!
圖:無綫新聞截圖
http://news.tvb.com/finance/56014dbf6db28c7822000007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