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數據支持「明日大嶼」

2018.10.18 15:19 時事 蔡志忠

特首林鄭月娥推出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明日大嶼」計劃最受矚目,也甚具爭議。填海1,700公頃來興建東大嶼人工島,提供約40萬個單位,讓大約110萬人居住,將其打造成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加上社區設施和交通配套等,估計耗資超過5,000億元以上。 剛過去的周日有團體發起遊行,反對「明日大嶼」填海計劃,他們不滿港府威權施政、一錘定音。反對者擔心這個大型基建會花掉庫房一半儲備,是將錢倒落海,同時認為破壞生態環境,而興建房屋需要14年後才有供應,遠水救不了近火。種種疑問,看來也非沒有道理,各位又是否認同? 著名網評家亮劍先生素來見解精闢,他認為通常港府的工程預算有少無多,除了40萬個住宅單位,另要興建道路、學校、商廈、醫院和運動場等,就當成要花7,000億元吧。雖然特首林鄭月娥將公私營房屋的比率由6:4改為7:3,但是公營房屋(包括資助房屋)的實用面積比私人房屋小很多,因此總體來說,公營和私營房屋的實際興建面積應該差不多。 亮劍兄引出具體數字支持他的論點,1,700公頃等於1.83億平方呎土地,假設私人樓的地積比率為5倍,公營房屋為6倍,商用物業為9倍,他計算出各類樓宇的面積及伙數如下:私人樓為1.345億平方呎,約12萬伙單位;公營房屋為1.614億平方呎,約為28萬伙單位,而商用物業約佔2,000萬平方呎。只要私樓樓面地價每呎賣4,900元,商用物業樓面地價賣4,300元,那麼7,000億元填海工程就可以回本。

專家撐填海紓屋荒

另一位樓市專家唐榮先生是出名的數據王,他更形容「明日大嶼」計劃是「唔填就笨啦」!他以40萬個單位作一個保守估計,假設每個單位平均面積只為400平方呎,全部拿來出售,每個賣250萬元,便可賣1萬億元,而興建每平方呎樓面地價成本僅為3,125元。試想想,先不算私人樓,就以資助房屋如居屋、港人首置上車盤計算,以225萬到338萬元金額,買入一個人工島有海景鐵路400呎單位,市民「買不買單」? 專家學者的智慧告訴我們數據的重要性,特區政府率先選擇中長期的填海措施,可說是一片苦心。林鄭形容,從新界東北發展到現在改名古洞北等,至今連一塊棕地都未能收回。可今天不一樣了,有1,700公傾土地作後備,眼前的農地、棕地和收購重建等項目自然較易洽談。至於「明日大嶼」計劃好像是繞過了土地供應小組的「東大嶼都會計劃」,這只是溝通上出了問題,實際上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蔡志忠 原圖︰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8/1018/190815.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