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加徵印花稅 猶如加徵關稅

2018.10.04 20:08 時事 蔡志忠

日前與銀行界朋友喝咖啡,話題離不開中外時事、貿易爭端、金融市場和地產走勢等。香港終於跟隨美國加息,但幅度較為溫和,僅為0.125釐,顯然銀行資金仍然充裕,不想加完後將來又減。近期地產市道較為淡靜,價格有下調趨勢,然而銀行還是樂於承做按揭貸款業務。 無他,按揭業務向來是銀行主要收入來源,除了有物業作為抵押品之外,香港金管局嚴控貸款成數和借錢者的還款能力,都使按揭業務整體上較為穩健。反觀一些企業的商業貸款和購買貨物貸款,相對來說較為容易出現壞帳情況,就像中美貿易戰一樣,雙方互徵關稅帶來兩敗俱傷,使一些企業面對經營困難局面。 各位讀者都明白,香港按揭市場的穩健作風,是樓市難以大跌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家是否又知道,高昂的買樓成本,也使樓價易升難跌。坊間總覺得,地產辣招愈加,樓市就愈淡靜,急賣的業主唯有減價促銷,樓價自然就會下跌。聽落似乎甚有道理,於是每當樓價上升,當局就對樓市加辣,然而實際上事與願違,辣招愈加,樓價卻愈是上升。

檢討過時政策 改善居住環境

問題出在哪裡?就是成本與價格的關係,許多人認為根據經濟學,成本與價格不會拉上關係,即是成本高樓價不一定高,大概港府也是這樣做結論。當局的「三D辣招」重重加徵印花稅,用意是要趕走市場上的短線投資者,目的已經達到,但卻讓絕大多數買家變成了長線投資者。努力儲蓄想買多一層樓收租,或者買了樓短期內需要出售套現的人,他們都必須支付昂貴的印花稅。 記得十幾廿年前,香港樓市非常蓬勃,當年的買樓印花稅最高徵收率只是樓價的2.75%,如今時移世易,連首次置業者的印花稅也高達4.25%,買樓成本已不可同日而語。而投資者的印花稅是15%,海外買家更高達30%,有人形容這樣高的買樓印花稅,簡直是亂世用重典,將樓市當成亂世,將買家施與重刑。 在現實世界裏,沒有人願意做虧本生意,當局一方面以拍賣形式高價賣地,另一方面想地產商低價賣樓,這個想法似乎不合實際。此外,加徵印花稅就像加徵關稅一樣,關稅加了貨物會便宜嗎?樓市辣招實施8年,現今國際形勢有變,加息周期重臨,當局實在有必要檢討過時政策,減輕買樓成本,激活二手交投,使市場恢復原狀,讓市民改善居住環境。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6/1108/3389092.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