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粵港澳大橋水域造地填海 一箭雙雕!

2018.10.07 14:42 時事 丁煌

由特首林鄭月娥倡導的「土地大辯論」中,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自4月起帶著「推動公眾全面討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利弊」之任務,開展長達五個月的公眾諮詢,直接聽取市民意見。如今,針對「土地大辯論」的批評還真不少,有的認為這場大辯論只是為不同利益相關者創造了暢所欲言的平台,支持或反對某些個別選項的立場鮮明,與會者各自表述,根本没有辯論;更壞的是,大辯論成了大分化,將社會的意見分歧活生生地呈現眾人之前。簡而言之,大辯論實際作用不大! 曾來港考察、向香港學習房屋政策的新加坡首任房屋總規劃師告訴我們,要帶著「在往後的千百年,新加坡人會世世代代住在這土地上」願景,展開「安居樂業」的設計宏圖。於任內,他在一支高學術水平研究隊伍輔佐下,為新國作出了一個長達一百年的房屋規劃。新國自1971年推出第一版的策略規劃,整合環境、土地利用和交通以建立多元經濟,不到十五年的時間,政府已基本解決房屋問題。 回視香港,在知識型社會中的辯論,卻不見客觀考研理據,亦欠缺充分科學基礎資料數據,政治「秀」僅表面民主,難達共識! 香港人口眾多,土地匱乏。對於「填海造地」,支持與反對雙方皆有之;其中,特首公開表示支持。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及的五個擬填海選址,包括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和青衣西南部。我則支持港珠澳大橋沿線填海工程。 不錯,建造港珠澳大橋期間,曾因「環評報告列明,任何潛在的海床影響,均不得由海岸線延伸超過五十米」,而「新填地」向海面伸延達九十米之多,而引起爭論,最終以「臨時填海總面積少於十公頃即可」以及「臨時填海區將被移除,令海床回復原貌」而作結。感謝環保人士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堅守崗位,發聲監察。在發展過程中,顧及環境保護是絕對必要而無需爭論的。但是,因過度的憂慮而畏手畏腳,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且說,為保護白海豚,港珠澳大橋工程專設施工期水環境監測研究技術、白海豚生態補償和專項研究費用等,施工前後累計護豚耗資約 47 億元港幣。換言之,以科學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環保與發展並不一定要站在完全對立的兩面。正如,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主席的黃遠輝所言,近岸填海對海洋生態和空氣的影響少,而且填海「無不可駕馭的環境影響」。 粵港澳大橋所經過的水域95%以上都在珠海水域內。在此填海,並高度重視造地對環境和自然生態帶來影響,長遠而言,有利於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發展。 大灣區的大發展,是區內由古至今最大的建設。灣區內,免除關稅,人與物得以自由流通;發展基礎建設,包括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在內,以縮短灣區城市間距離,而填海造地,才能達至真正而完全融合。預計粵港澳大橋通車後約十年內便可回本,有關投資不會白白耗廢,而在其左右海域填海,則可為大灣區貯備五、六十年之後的土地。粵港澳大橋水域造地填海,一箭雙雕!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同時,裨益灣區發展。 原載:線報LinePost http://linepost.hk/index.php/blogger/4148-yn180923b02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7/0920/3495628.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