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名稱
使用者電郵
密碼
確認密碼
年齡
性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想收到的資訊
  • 時事
  • 投資
  • 生活
喜歡的資訊
  • 編輯推介
  • 時事新聞
  • 博客
  • 投資
  • 趣味影片
  • 生活
教育水平
  • 小學
  • 中學
  • 大學
  • 碩士
  • 博士
常用的社交媒體
  • Facebook
  • 微博
  • WeChat
  • Whatsapp
  • Twitter
  • Line
  • Instagram
確認

我們會發送內含重設密碼連結的通知信給您

確認

時事

香港街頭表演的困局與出路

2018.06.06 12:05 時事 林伯強

旺角是九龍的中心地帶,人多車多,空氣嚴重污染,生活環境極差。有見及此,運輸署於2000年向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在西洋菜街劃出行人專用區,用以減少車輛來往,改善空氣質素,讓巿民悠閒散步,令社區變得更好。

但是,這項試驗計劃經歷18年直到今天,當初預期的美好環境沒有出現,反而令西洋菜街變成污煙瘴氣,神憎鬼厭的地方。例如,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行人專用區被一眾人士侵佔,包括跳舞大媽、雜耍大叔、彈琴西人,唱歌日本人,法輪功,以及鳩嗚團等等。雖然他們的性質有所不同,但同樣擁有一個揚聲器,同樣調高聲量,落力演出,為求自娛與打賞。就着一般巿民與遊客來看,這是本土特色。然而,就着當地居民來看,這造成嚴重滋擾。例如,居於附近大廈五十多年的住客住客指出:「佢哋由朝嘈到晚,有咁大聲開咁大聲,永遠要閂埋房門同窗,搞到好焗,好多時嘈到有人撳鐘都聽唔到。」

根據警方數字,旺角行人專用區實施18年,有關噪音投訴數字逐年上升,並以過去6年最多。例如,2017年接獲1236宗投訴,發出77張傳票。正因如此,行人專用區自2000年實施以來,因噪音投訴而曾三度縮短開放時間,由每星期7天減至現時星期六和星期日,以及公眾假開放。

街頭藝人頓失依靠

為了解決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噪音問題,油尖旺區議會於5月開會,討論由4名經民聯議員提出的取消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動議,最終獲15票贊成、1要反對、1票棄權通過。從此以後,行人專用區便會在旺角消失,噪音問題也將會得到舒緩。但是,由街頭表演者衍生的噪音問題會在本港消失嗎?還是將問題從旺角轉移到其他地區?

香港是亞洲娛樂事業的集中地,擁有多個大型室內場地供藝人舉行演唱會,例如許冠傑於1983年首創紅館演唱會。自此以後,亞洲一眾歌手均以登上紅館舞台演唱為目標,而聽演唱會也成為香港人平日的消閒娛樂活動。但是,只有大歌星擁有財力雄厚的唱片公司支持,舉行大型室內演唱會,而一眾「奀星」只好到酒廊擔當駐場歌手,或是到街頭演唱,滿足他們的表演慾望以及賺取微薄的打賞收入。對於這些街頭藝人,旺角行人專區是他們的天堂,讓他們有展現才華的地方。然而,隨着取消行人專區,這些街頭藝人便頓失依靠,不單是斷絕收入來源,更奪去他們唯一能演出的地方。

噪音來自三教九流

環顧世界,各地均有街頭演出節目,例如在意大利水鄉威尼斯,有些藝人會在街頭演奏西他琴,有些則表演弦樂二重奏。當地居民與遊客均表示欣賞與支持,絕不會投訴他們噪音滋擾。反觀香港,旺角行人專區被投訴噪音滋擾,源頭不是來看本地街頭藝人,而是來自三教九流的「表演者」。筆者曾經多次到訪旺角行人專區親身考察,發現部分演出者來自內地,操國內口音,歌藝極差、舞姿欠奉,卻把伴奏音樂的聲量調至最高,使人感到不是悅耳動聽,而是討厭難聽。更甚者,這班缺乏聲色藝的「表演者」通常「生人霸死地」,有組織地趕絕真正的街頭藝人,使真正的藝人絕迹行人專用區,只剩下不學無術的「表演者」。面對此等劣行,難怪行人專用區變成污煙瘴氣,神憎鬼厭。

因此,若要解決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噪音問題,「殺街」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更會殃及池魚,扼殺真正街頭藝人的生存空間。有見及此,民政事務局應參考西九文化區的發牌制度,透過發牌監管街頭表演者的質素和行為。每位演出者均需經過審核和測試,證明具備一定程度的表演水準,才給予演出牌照,容許他們在指定地點和時間進行演出,要求他們遵守演出守則,並允許他們獲得打賞。對於以上的建議,本地街頭藝人均表示支持。例如,花式足球世界盃分站冠軍施寶盛認為,表演者互相尊重,不會「鬥大聲」,能解決原有的噪音問題,希望政府不要一刀切「殺街」,落實發牌制度。除此以外,民政事務局應在全港各區物色合適街道及場地,重開行人專用區,供街頭表演愛好者推廣本地藝術文化。唯有如此,香港才能發揮亞洲娛樂基地的角色,不致淪落成為文化沙漠。

原圖:大公報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8/0525/3572150.html

投票已截止,多謝支持

發表意見

排列方式: